家长平(微博)静做后盾
上周,首府高三学子们刚刚结束了二模考试,距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时间,教室醒目处的倒计时每天都在提醒你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回到家父母的话题越来越沉重,父母为你补课和买教辅材料花了很多钱,自己却省吃俭用,总之“家里的未来全靠你了”……学业压力,父母的期待,高三的你也许现在很疲惫。
此时,焦急的家长心里总在想能为孩子做些什么,是过分关注成绩而让孩子心慌慌?是盲目补习而让孩子身心疲惫?还是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NO!在这段日子里,家长除了拥有一颗平常心以外,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做好后勤、帮孩子分担焦虑、当好心理辅导师足矣。
![]() |
![]() |
1
想提分和任课老师多沟通
经历了高考两次模拟考试,宋昭有点小失落,一模成绩不理想,二模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就连自认为学得比较好的数学,分数都只在及格线徘徊。宋昭妈妈说,“现在已进入高考第三轮复习的关键时期,孩子正在全力以赴备战高考。他挤出所有的时间用来看书,喜欢的篮球也不玩了,每天晚上都复习到凌晨2点多。”虽然宋昭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了,可是妈妈发现儿子精神不集中,看书效率变得很低。妈妈就想让儿子去辅导机构补习,以为可以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
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老师侯旭辉提醒各位家长,二模结束后,学生应该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复习调整,考生可以对自己薄弱的环节做些专项训练,如果整体感觉好的考生可以多做些冲刺练习;其次,家长要与孩子的任课老师沟通,分析孩子成绩上不去的原因。
“有的学生现在可能处于瓶颈期,成绩一直上不去,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课外补习是无济于事的,这类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家长要帮助孩子,就要从心理上对孩子进行鼓励,让孩子坚定目标,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有的学生是因为学习能力比较弱,学习方法不对导致成绩停滞不前,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适当找老师补习。”侯旭辉说。
侯旭辉老师认为,在备考中,学生应该跟着学校老师的复习步伐走,课后多留点时间去思考和总结。“如果孩子成绩上不去,家长也不要太纠结分数,应该跟孩子一起分析分数背后的问题,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查缺补漏,避免再犯类似错误。”侯旭辉提醒家长,如果家长张口闭口提成绩,孩子会很烦,而且压力更大更郁闷。“如果家长在学习上帮不上忙,就让孩子与任课老师多交流,老师教了孩子三年,更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从而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
2
想解压给孩子营造好氛围
家住乌市新市区的高三考生李博文说,他的妈妈最近有点紧张过头,“每次我在家里复习的时候,妈妈都会敲门进来给我送些好吃的,看着我吃下去,然后再唠叨几句,‘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来了,你要好好把握’……”李博文说,这些话在父母看来是鼓舞士气,可在临考前几天的紧张环境下,对自己反而会产生莫名的压力。
乌市金星高级中学教导处主任刘荣老师认为,父母平常严格要求孩子,但到了高考前夕,此时需要的是“减压”,告诉孩子下功夫复习就行了,不要累坏了身体。在考试前夕,家长最好与孩子“和平共处”,创造一个宽松、平静的环境,提供一些利于孩子“冲刺”的条件,让孩子做最有效的考前努力。
有些家长总喜欢给孩子敲警钟:“这可是决定你命运的考试!”“现在不努力,你将来后悔都来不及。”如此唠叨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有些家长一反常态,平时爱说爱笑的,现在却一下子缄口不言了,怕给孩子增加压力,结果却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明明知道“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却总把“我不给你压力”的话挂在嘴边。其实,嘴上喊得越凶,孩子就越害怕,反而造成压力感。
对于那些平时不够刻苦努力的孩子,家长首先自己不要慌,“对孩子要压力和关爱并存。”刘荣指出,家长每天按时回家、在家不看电视不聊天,“这些行动上的变化孩子很快能感知,家长的变化会让孩子有无形的压力。但在加压的同时又要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爱,关爱包括生活上、语言和行动上的,多给孩子以鼓励,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临考阶段,家长首先要做好后勤工作,饮食上保证孩子的营养,环境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刘荣指出,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稳定“军心”,不会让孩子分心,“家长在这时候即使有什么家庭矛盾,都先缓一缓,或者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来发泄。”
很多家长都为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过周末而烦恼,“是让孩子在家看书,还是带孩子出去放松呢?”刘荣认为,周末如何过,完全取决于孩子。“孩子自己想复习,就让他在家看书好了,如果孩子想出去散心,家长也可以陪着孩子去逛逛街或爬爬山等。”
3
想交流多和孩子谈谈心
“每门学科考完后,我妈总是追在后面问我考得怎么样,尤其在二模考试的时候,这让我很害怕也很反感。”在代云心里,这段时间父母只要不和自己说成绩,大家还是朋友;只要提起考试成绩,就要变成“仇敌”。
乌市第69中学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红梅想告诉家有考生的家长,从心理学上分析,考前焦虑是可以互相传染的,因此,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平和的心态,鼓励的话语要常挂嘴边,最好每天都与孩子说一些“你一定行”、“不要累着了”等温馨鼓励的话语,这样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化解复习的苦闷和考前焦虑带来的压力。
“高考之前,很多家庭的气氛会变得很敏感,经不起一点点波动。这对孩子的应考是没有好处的。父母不要刻意重视孩子,也不要过分紧张。”王红梅认为,高考前,家里突然变化很大,孩子容易变得敏感,会让孩子产生“我要考不好,对不起爹妈”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对考试不利。因此,最好保持生活的常态,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考生和家长的心智和素质的历练。冲刺阶段,保持好的心态对考生复习备考尤其重要,考生此时的心理特别敏感,怕受到干扰,怕家长对其不信任,怕高考考不好会对不起家长。”王红梅老师说,因此,家长跟孩子沟通时多听听孩子的倾诉,告诉孩子“只要你努力付出,无论高考成绩如何,尽力就行。”反之,如果家长在考前还是像平时一样唠唠叨叨,反复强调“你一定要改变马虎的习惯,否则一分之差,千人之后”等话语,反而适得其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王红梅建议,中高考前,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关爱。既让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的关爱,又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做父母的,先要有颗平常心,并以自己的“平常感”影响孩子。因为只有越“平常”,发挥才能越“出色”。
智慧家长
家长只有先信任孩子,孩子才会信任家长
陈先生儿子陈骞保送清华现就读乌市八中
孩子高中一直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孩子在家我就尽量不出去应酬,多花时间陪孩子,做他爱吃的、有营养的菜给他吃,陪他聊聊天,看看电影。我们什么都会聊,但不聊成绩,因为孩子平时在学校已经压力很大了,回家了就让他好好放松,远离成绩的困扰。
临近高考的这段时间里,儿子周末都会想着出去踢球,当时我还挺担心的,怕他贪玩忘记了学习,但儿子每次回来都说运动可以调节大脑,看书的效率会更高。我一直都很信任他,既然他自己能够掌握分寸,做家长的也没必要再去唠叨了。我觉得家长只有先信任孩子,孩子才会信任家长,中考完儿子跟我说过一句话我特别感动,他说:“谢谢你对我的放手,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
“监督”孩子不如研读志愿
魏先生女儿魏锋毕业于乌市第92中现就读于中南大学
家长在高考前夕要避免对孩子的复习“指手画脚”。让孩子按照平时的积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复习,而不是靠最后这一两个月来冲刺。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加班加点,按照正常的学习安排就好了,让孩子没有压力轻装上阵。“与其天天盯着孩子学习,不如提前研究一下如何报志愿。”
魏先生说,需要提醒的是,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说或者暗示,一定要考上什么学校,不要给孩子划定范围,不要给孩子定位。“因为,没有哪个孩子不想考上好学校”。孩子到这个时候思维是很复杂的,有时候外界的一点刺激都会对她有影响。”魏先生建议对志愿还没有底的家长,从今天开始寻找信息,认真思考,和孩子商量共同决定该报哪一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