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考志愿填报 客观定位是关键
考生对自己、对高校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是志愿选择成功的关键。而客观定位正是困扰很多考生和家长的难题。在此,笔者给大家提供几点建议。 一、了解政策,理解关键概念 有人说填报志愿就是“撞大运”,这说法不太确切,“大运”蕴藏在实力与认真准备之中,正所谓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事前的各方面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了解政策就是必须准备的内容之一。 高校招生考试的政策很多,考生和家长重点要了解和掌握填报志愿、录取等环节的政策规定,尤其是以下几组关键词一定要理解,弄清规则: 1.志愿设置与录取体制,如本科提前批设两个梯度志愿,本科一批设四个平行志愿,本二批设六个平行志愿,专科批设40个平行专业,体音美又有不同。 2.梯度志愿与平行志愿:本科提前批设两个梯度志愿;本一批、本二批、高职高专批均为平行志愿。 3.录取批次与志愿顺序 4.控制线与提档线 5.志愿优先与分数优先的投档原则 6.专业调剂与专业级差 7.2013年福建省高考改革新政策:如下 1.改革本科提前批投档录取模式 以往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实行梯度志愿投档模式,其它志愿实行按院校志愿平行投档模式。为更大限度满足本科提前批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也为了提高考生专业满足率,今年对本科提前批投档模式进行适当调整。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实行梯度志愿投档模式,设置A、B两个志愿,各填报一所院校;本科提前批其它志愿实行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模式。 2.新增一所高校和两所高校的部分专业进入本一批招生 闽南师范大学(原漳州师范学院)本科专业安排在本一批招生。其中,闽台合作人才培养项目招生专业仍安排在本二批招生。 福建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造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学、城乡规划等8个专业安排在本一批招生。 厦门理工学院的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等6个专业安排在本一批招生。 3.“高职单考单招”实行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模式 这几年“高职单招”实行“一档多投”录取模式,实施效果与“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基本相同,但由于一档多投程序比较复杂、学校在录取过程经常出现一些失误,考生难于理解,实施效果不理想。今年“高职单招”改为实行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将有利于提高考生专业满足率,提高录取工作效率。 4.高职(专科)批继续实行按专业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去年,我省高职专科批次首次实行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模式,是续北京之后最大规模实行按专业志愿投档改革的省份,考生专业满足率较前一年提高了10%,考生入学报到率提高了7%;同时,也有力推动了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今年,继续实行该政策。 5.继续实行高职(专科)批次征求志愿生源不足时扩大政策性降分幅度政策 去年,我省高职(专科)批次征求志愿录取时,除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公办高职院校外,其他院校生源不足时允许最多降80分录取。让更多考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问题,得到了院校的普遍欢迎。今年,继续实行该政策。 二、掌握信息,获取准确资料 填报志愿信息包括:全市报名与计划情况;本人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拟选报高校的情况;近几年市、区成绩分布与大学录取情况等。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要准备好四种资料: 1.考生必读: 2.各大学招生章程 3.高校招生专业目录 4.近三年高校录取统计资料
考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要权威,包括以下几方面: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网址:http://eeafj.cn/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网站网址:http://gaokao.fjedu.gov.cn/ 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各大学网站、开放日 海峡都市报 学信卡(教育部):网址:http://gk.chsi.com.cn/index.do 另外,还有2013年福建网络高招咨询会,可供考生选报志愿时参考。 三、客观分析,正确定位 1.定位自己 依据福建省2013年高考成绩单的排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位次”,位次是考生本次高考科学定位,如理工科排在880位,表示福建省今年有879人分数超过你,也表示在平行志愿投档中的大体出档顺序。用位次定位自己的实力比用分数定位自己分数更科学,位次有可比性,而分数没有可比性。因此用位次来确定志愿是非常科学准确。 另外,可参考高中三年成绩,特别是高三期中、期末、“一模”、“二模”等几次大考成绩、校排名、区排名,分析出自己在全区考生中的位置,这叫基本定位,要客观准确。 考生定位时不要只看绝对分数,要根据模拟考试分数与模拟批次参考线之间的分差以及排名情况综合考虑,要留有余地(考虑加分影响、发挥程度等)。 由于命题思路、考试环境、考生考试心态、评分标准及尺度的掌握等都不同,模拟考试成绩与高考结果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考生每次考试的结果在排名上都有变化,所以模拟考试成绩只能是高考填报志愿的一个重要参考,考生定位要综合考虑,才会相对准确。 2.定位大学 ①看近三年的情况 依据:《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各大学在全市及本区的提档及录取信息。 ②根据全市各批次控制线及各大学录取分数分布,从资料中找出某所大学在所在录取批次中的位置(高中低)。考生要注意每年考试院高招办规定的各批次录取控制线。考生看的时候要留有余地,不要只看最高或最低的分数段,重点看人数较集中的分数段。 ③找规律,看趋势 考生要对资料中提供的三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看学校近三年在本市招生的提档线与当年本市同批次分数控制线之间的分差及其变化范围,从中找出规律。如有的学校招生一年热、一年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小年情况;有的专业逐年升温,而有的专业又是多年处在低温处。多几个参照点,对志愿选择的准确性把握会更大。 3.切忌盲目套用 考生不要直接拿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对号入座”。《录取分数分布统计》是过去时的录取统计,考生主要看某所大学在这一批次中的位置。考生要用自己在整个考生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和院校(专业)在这一批次中的相对位置来找近似值参考选择志愿。考生位置略高出学校位置,才有可能被学校录取。 四、把握好“风险”与“保守”的度 考生往往把握不好定位,经常过高估计自己,认为自己的潜力大,临场发挥好,在志愿选择上盲目高攀,一味追求“名牌”、“热门”,结果是高分低录或落选。造成这种志愿填报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考试水平不稳定,模拟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差距很大,根据某一次发挥较好的模拟考试成绩填报志愿造成了实际录取院校和一志愿院校之间的落差。二是对志愿填报信息掌握不足,对自己在全市考生中的定位过高。 考生定位要客观,必须综合考虑,一次偶然的高分并不能代表自身的真实实力。考生不要幻想奇迹的出现,要注重客观现实。量力而行是考生坚实前进、不会产生巨大心理落差的基础。 当然,造成高分低录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考生的一志愿填报过于保守,造成最终录取院校与实际考分有较大落差。考前填报志愿不可预知的因素很多,的确有风险。同时顺序志愿录取采用志愿优先的投档原则,在录取过程中优先考虑志愿,当考生未能被一志愿学校录取时,将失去分数上的优势。因此,大多数考生不会将最喜欢但是竞争激烈的学校放在一志愿,而是出于稳妥的考虑把不太喜欢但风险较小的学校放在一志愿。如何把握取决于考生和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必须从个人实际出发,慎重把握好“风险”与“保守”的度,选好志愿,特别是选好每批次一志愿,万不可盲目攀高,也不要过于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