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几百所院校三年的各类数据,不少考生家长觉得头疼。来参加高老师博客志愿填报答疑会的家长也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么厚一本书不知从哪儿看起,也不知这些数据怎么使用。
在和考生家长的交流时,我们看到大部分考生手中的大厚本触手如新,考生家长翻看数据时往往是走马观花,不对数据认真分析。也有考生在大厚本上勾勾画画,做了折页,记号,几乎一页不落的把数据都看一通,却还是没找着目标。
其实,在高老师博客举办的大型志愿填报讲座上,以及去年的博文中,我们都和考生家长们说过如何使用大厚本。今天,再以北京地区的大厚本为例,简单和考生家长们聊聊,如何把大厚本看“薄”。
首先,在看大厚本前,要先给自己定好位。考生可以根据高三一年的成绩,特别是期末、一模的考试成绩,校排名,区县排名分析出自己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也可以根据这个位置,预测一下自己的成绩范围,是一本线上20分,30分……或是二本线边缘。有了合理的自我定位,就不用胡子眉毛一把抓,可以有针对性的查找相应层次的院校,大“厚”本自然变“薄”了。
经过筛选,考生只要重点看与自己成绩相当的院校和专业、各批次中有意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在此基础上再看哪些院校招收二志愿,往年的录取分数区间是多少,为自己的二志愿找好后备。
其次,考生家长查阅变“薄”了的大厚本也是有技巧的,这里想提醒考生四点要领:
比如某考生一模考了550分,就去大本里找550分能被哪些院校录取,这是极其错误的,十有八九会低报或失误。
使用大厚本时,考生和家长不要仅参考一年的录取信息,三年的录取信息都要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找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