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设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五个本科专业,拥有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环境工程、岩土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三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和环境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矿物加工工程和环境工程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450余人,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余人。
学院专业涵盖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等领域,具有学科交叉的优势。在金属矿床开采、岩层控制、矿物加工与矿物材料、湿法冶金、水处理、工业烟气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具有特色。近五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近五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级科技进步奖、省级教改成果奖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10余部。
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挪威、墨西哥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有关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每年派教师出国学习、讲学和进行研究工作,同时,邀请国外同行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冶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优势学科为依托,贯彻“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办学方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上进行了有益探索,逐步建成了以资源、环境为特色的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环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环境保护规划、科研、教育、环境污染治理设计与施工以及环境管理等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处置与处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安全科学与技术、安全管理、职业卫生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在厂矿企业、设计研究院所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评价、安全环保监测、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安全系统工程、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电气安全工程、工业通风、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起重运输安全、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交通运输安全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安全评价等。
培养目标:此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矿物加工工程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技术人才能够在造块成型与直接还原、矿物分选加工、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冶金原理、造块学(烧结理论与工艺)、造块学(球团理论与工艺)、固体物料分选学、矿物加工工程设计、流体力学、矿物加工研究方法、铁矿球团法,矿物加工概论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城市建设管理机构、城乡规划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等从事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技术经济与投资分析、城市规划原理、土地规划、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应用、空间信息分析与地学统计等。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非煤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采矿工程、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和城市地下工程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管理与监察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地质学、运筹学、岩石力学、凿岩爆破、井巷工程、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工程测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