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三分之一的教师有在海外求学、进修或从事研究工作的经历,承担着大量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超过400万,与50余所境外高校和多个境外机构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学术科研和国际交流合作关系。
学院现拥有经济学、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理论经济学、心理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心理学研究所、青少年心理危机社会干预与心理咨询中心等,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是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学院。
学院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精品课”建设为核心,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奖,荣获2009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2010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强调人文精神,注重理论基础,重视实践能力,突出文理结合”的办学特点,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方面均获得了优异成绩,每年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项目立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年均数十篇。
经济学专业具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同时和管理学院共同建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理论经济学在2012年教育部的全国理论经济学学科评估中位列第31位。本专业重视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本科生参加各类竞赛多次获奖,发表论文百余篇,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同时为学生提供形式丰富的长短期国际交流机会,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比例超过30%,在全校位居前列。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培养“2+2”项目。学生还可通过选拔进入本专业的国际试验班,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探索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相统一的和谐发展方向,为了学习与借鉴社会工作发展较为完善地区的先进经验与工作模式,设立全体专业学生赴香港境外实习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境外学术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还有助于拓展专业视野。重视实践环节,设置800学时的社会工作实习课程体系,强调提升学生的实际助人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加强学生专业认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培养目标
经济学专业致力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技术知识背景,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从事经济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遵循国际化、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知识背景,能够在多元的社会工作领域从事社会服务、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及心理咨询等专业工作,成为新兴专业发展领域中的高端人才。
就业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