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学院始建于1957年,为国家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主任栾恩杰院士任名誉院长。
学院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1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防科工委创新团队,以及工程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负责建设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分别列为第六位和第九位,并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目前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和工程力学等6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以及航空航天科教实践基地;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年均科研经费超亿元。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形成了注重基础、企业协同、国际参与、着力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系统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体系,企业实践实习体系和国际化培养体系。近年来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连续三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近百余人到国外进行毕业设计和学习交流。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学院与航天院所等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学校在航天飞行器总体技术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面向航天科技工业服务的主窗口和合作的主渠道。
2013年,学院按航空航天类、工程力学进行大类专业招生。其中,航空航天类包含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武器发射工程等4个专业,本科生在一年级不分专业,二年级选择专业方向,分专业学习。
培养目标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人才。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培养从事飞行器推进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人才。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培养从事航天器系统方面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人才。
武器发射工程专业培养在航天航空及兵器科学领域内从事武器系统、火箭导弹发射技术与设备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工程设计与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的科技人才。
就业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