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
生物学科分析
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生物教研员 苗玉英
一、 试卷评价
试卷以能力测试为立意,核心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较好地诊断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的水平。
试题立足骨干知识,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多角度进行考查,对知识点的考查比较灵活,这对于诊断前期学生生物学科的复习情况、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情况,具有较好的检测作用,同时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培养生物学科能力。
试卷有一定难度,全市平均分55.2,难度系数0.55。试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好的筛选和诊断作用,各学校不同层次班级平均分相差均在10分以上,数据呈现较好的正态分布。
二、 学生答题的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情况较好的题(难度系数:0.65以上)有: 第 12、 13、 16、17、 21 、 26、27题 ,反映出考生对教材层面的点状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对部分图表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已有一部分学生具备了对知识和规律的初步应用能力
2.学生答题情况一般的题(难度系数:0.50-0.64)有:第 3、 5、 7、9、11 、15、 20、 24、 25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差的题(难度系数:0.49以下)有:第 1、2、4、 6、 8、 10、14、18、19 、 22 、 23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理解不够准确
如:第1题,有23.5%的考生对“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弄不清,第5题,38%的考生对“ATP中的能量在合成时利用还是在水解时利用”不清楚,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
2. 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试题中有18个图,4个表格,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图表、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考生的图文转换能力不足,特别在22题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图上体现最显著。
3. 实验能力薄弱
本次试题考查了教材中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的四个实验,同时在22题和23题中涉及到实验的设计,学生得分率都不高,特别是第1题中“还原糖鉴定的材料”和“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分别有39%和31.4%的考生回答错误,充分暴露出学生实验能力的薄弱。
4.思维不够严谨
第6题需要考生从表格数据提取正确信息,然后综合考虑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比例,从而确定消耗葡萄糖的量。许多考生考虑不全,难以准确、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解题能力有待提高
审题不仔细,有些题目是选择错误的,结果选了正确选项,大意失分;非选择题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也是简答题失分的原因之一。如:胎盘写成胚盘、靶细胞写成受体细胞。
四、复习建议
1.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2)澄清概念,强化记忆
(3) 重视比较与区别
(4) 归纳例外情况
(5)辨析易混淆问题
2. 重点突出考纲要求的核心知识和主干内容
重视对细胞代谢、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环境等核心知识的重点复习。
3.注重方法,提升能力
(1)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考纲要求的四大能力培养。
重视培养各种能力,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也包括解题技能的训练,如审题能力、读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图、表是生物学试题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在复习过程中,应加强对结构图、概念图、流程图、坐标图、数据表格等图表认知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从图、表中收集和整理数据,提取和处理信息。
(2)举一反三,归纳总结
精选试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训练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要重视试题的点评,通过点评拓展思维视野、提炼学科要素,获得解题策略。
(3)错题再看,查漏补缺
重视对错题的分析与类型题的补练,以期不断完善与进步。
(4)加强审题指导,学会审题,养成认真审题习惯,规范答题,减少常规失分。
4.重视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经典实验是近年来高考的新热点,要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实验中包含的知识和技能信息,并能灵活运用。同时还要注重对科学探究的各环节,如提出问题、确定变量、作出假设、设计对照、预期实验结果、作出实验结论以及评价实验方案等,作专题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