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288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安徽高考 > 正文内容

2013淮南二模文综历史试题答案

作者:  时间: 2019-01-14

淮南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答案

 

12.B解析:四幅图片反映的分别为军机处、青花瓷、《红楼梦》与甲骨文。材料“苏禄国王率使团用了大半年时间来华觐见明朝皇帝”说明一定是在明朝或明朝以前就已经出现,这样可以排除A、C,而D项甲骨文虽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但直到19世纪末才出土被人们发现,明朝不可能出现。青花瓷出现于元朝,繁盛于明朝。故应选B。

13.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三冗”现象突出、人口增多、奢侈风气日盛、宗教兴盛是造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土地兼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因此应选D。

14.C解析:漫画中的信息为“顶呱呱造船厂”、“皇帝不让造船了”以及紧闭的大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故应选C。

15.C解析:从流行的主要地区为直隶、山东可排除A项,表中并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主义”和“扶清灭洋”的信息,应排除B、D,从所信奉的神为“宗教神话人物”、修炼的方式为“书符、念咒、请神、练气功”可知义和团等民间组织具有愚昧性、落后性,所以应选C。

16.A解析:“1912—1916年的北京政府”为北洋军阀政府,其“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选A项。中国的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并不是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出现的决定性因素。C项从材料中无从体现,应排除。D项表述明显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17.B解析:从地图的信息可以判断该战役为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1940年处于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是中国军队并肩战斗的典范,也并没有转入战略反攻。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敌人的大规模战役。故应选B。

18.D解析:从材料可知中苏结盟是站在中苏两国自身利益的立场上采取的措施。故选D。

19.A解析: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是1977年,“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和“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在1978年,B、C、D都不符合要求,应排除。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主抓的就是教育工作,恢复高考制度,故应选A。

20.D解析: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启蒙运动主要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项为文艺复兴运动,B项为宗教改革,C项和本题没有关系,因此排除A、B、C。故选D。

21.C解析:A项虽然说法是正确的,但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时社会主义正处于低潮,故B项不对;D项与材料原意相反,因为作者明显是站在社会主义一边;C项更能体现作者本意,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金融危机等诸如此类问题时,也会从社会主义国家汲取经验。故选C。

22.B解析:这一示意图说明,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产品的研发、技术、销售等环节能获得较大的利润,而处于中游的组装环节,却处于利润链的最低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在研发、销售等环节居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利润较低的组装环节。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较之60、70年更大。其他表述都不能很好说明题意。故选B。

 

36.(30分)

 (1) 区别:秦汉实行君主专制,雅典则是民主政治。(4分)

原因:中国是大河文明,地域广袤,人口众多,以农立国;雅典属于海洋文明,小国寡民,岛屿众多,工商业发达。(4分)

(2)作用:使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立法机构,并防止国王和权臣在议会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确立了限制王权和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削弱了君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9分)

借鉴:中华民国成立后,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束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3分)

(3)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

理解: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4分。答出两点即可)

启示: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借鉴优秀的文明成果;推行政治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7.(26分)

(1)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上涨,出现“滞涨”现象。(4分)

原因:石油价格暴涨,石油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4分)

影响:促使西方国家适当减少经济干预,发展“混合经济”;使“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等。(6分。回答其中的3点即可)

(2)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次

9—12分

论点正确

能辩证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晰

表达确切

第二等次

5—8分

论点基本正确

认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

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

表达不够确切

第三等次

0—4分

论点不正确

认识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

仅列举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

表达欠通顺

参考示例:

观点

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历史日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论证

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隔绝状态。

新航路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交通、通讯手段革新,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