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自评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0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C. 10.B. 11.D. 12.A. 13.D. 14.A. 15.C. 16.D.
二、非选择题:28题20分,29题16分,选作题10分,共46分。
28.(20分)
(1)不同:荀子强调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或国家安危)统一;彼特拉克则强调个人的幸福与现世
的幸福。(2分)
社会特点:荀子处在战国诸侯纷争的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彼特拉克处于文艺复兴早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束缚,要求个性的解放。(2分)
(2)幸福观:康有为的幸福观赋予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内涵和功利主义色彩。(2分)
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着西学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传统价值观发生变化;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成长等。(6分)
(3)追求:政治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推行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等。(6分,答出其中3条即可)
(4)认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重;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等。(2分,答出2条即可)
29.(16分)
(1)原因: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展开殖民掠夺,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初步形成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的发展等。(6分,答出3点即可)
(2)美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推动;重视科技创新和发明等。(6分,答出3点即可)
(3)特点:市场构成多元化;世界市场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趋势。(4分,答出2点即可)
35.(10分)
(1)依据: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4分)
(2)含义: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
理解:改革不彻底;废除了农奴制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4分)
36.(10分)
(1)“树干断了”: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
“树墩还在”:指封建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儒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2分)
(2)评分说明:观点2分,理由4分。仅表明观点,未说明理由的不给分。
观点一:同意。(2分)理由:用法律手段巩固成果;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新文化运动兴起,从思想根源反对专制等。(4分)
观点二:不同意。(2分)理由:袁世凯复辟说明君主专制势力强大;《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实施;尊
孔复古说明专制思想依然占统治地位等。(4分)
37.(10分)
(1)由来: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4分)
(2)变化:英日关系由同盟到解散。(2分)
原因:一战后,美国与日本矛盾加剧反对英日同盟;英日利益冲突促使同盟关系解散。(4分)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文字表述,意思相近且
言之成理,教师应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