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评类”作文: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先看下面一篇时评:
“时评休”引导青年关往社会
《新京报》社论
2009年高考作文题出炉了,全社会关注与评点高考作文题,已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不仅对中学语文教育有导向作用,更能引领青年人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其实也是一个时代社会与文化潮流的风向标。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归纳起来有两个明显特征。有一类题目是时评作家熟悉的,如辽宁的论题为“明星代言”、江西的论题为“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都曾引起过时评界的广泛评论。还有一类题目显示出对常识的关注,如全国题里的“小动物学游泳”和“对色盲的发现”、安徽的“论弯道超越”等,期望达成的是对常识的思考和尊重。广东省的作文题更是意图明确,直接将考题定为“谈常识”。
“时评体”与“常识观”,无疑是当今社会文化思潮的两个明显特征,两者可以说互为表里。时评紧扣社会热点话题,鼓励公众畅所欲言地表达,体现了对公民知情权与话语权的尊重。观念多元化是这个时代的特点,由于公众价值观、行为方式的不同,或者社会阶层的不同,他们发出的声音也不尽相同。正是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立场出发,对同一社会事件发出不同的声音,在观点的不断撞击中,社会才能对某一问题形成常识性的认知。
把时评的热点题目,重新拿来作为高考的作文题,就是期望唤起学生对时评这种文体的重视。时评强调的是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它激浊扬清,它不平则鸣,它展示的是民众对社会进步的愿望。高考作文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想见,一个对社会并不关心的人,很难写出让人叫好的时评文章。它既需要作者有个人独特的思考,也需要作者有对社会事务的强烈参与意识。正因为如此,时评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文体,正在成为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门类。
因为时评是公众喜爱的文体,所以它重视对常识的认知和表达。有人把常识当作“肤浅”的代名词,其实并非如此。常识是一个有正常理智的人、通常都会认可的知识和信念。对社会来说,常识的约束力往往最为强大,真正在一个社会中起到规范作用的,正是大家都认可的常识。对社会行为和道德准则的认知,也正是从常识出发的。
引起时评关注的热点话题,比如“三鹿奶粉事件”、林嘉祥案、周久耕事件等,这些事件折射的其实是一些人对常识的不尊重。很多错误的铸成,往往是因为人们忘记了常识。常识能为一个社会解毒,也可以让一个人保持理性。所以,常识在一些社会现象面前,不是让人感到肤浅,而是显出了深刻。无论社会还是个人,如果事事都能从最基本的常识出发,而不是依赖所谓的奇迹,那么,其进步势必会加快许多。
今年的一些高考作文题,体现的正是将人们唤回到常识的愿望,而时评恰好是常识的载体之一。只有尊重了每个普通人的常识,社会进步才会有坚实的根基。因此,认认真真“谈常识”,不只是参加高考的孩子需要做好的,更是整个社会以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需要做好的。
上文是一篇原载于2009年6月8日《新京报》上的一篇时评,或叫社论文章,它至少向我们传达了三层意思:
1。 2009年高考作文呈现出两大明显特征:时评体和常识观。
2. “时评类”试题或文章的内涵:引导大家关注社会;对社会中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等,能够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 提倡大家重视时评文体。
其实,除了上面几点信息,本文对将要参加高考的学子或高三语文教师而言,它更传达出了一种信号:2010年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时评体和常识观将成为命题者的方向,也应该成为我们平常备考重点训练的方向。
“时评类”文章并不是2009年新出现的。2008年的江西省高考作文“洞庭湖鼠灾事件”就成为高考作文命题专家关注的对象,只不过在2009年高考中,江西卷继续沿用了这一命题思路,辽宁卷紧跟其后而已,羞答答的玫瑰终于静惟梢地开了。
二、如何写好“时评类”文章
“时评类”文章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作文试题本身就是新闻性很强的热点,引导考生对试题进行评论,发表看法。如2009年高考作文辽宁卷、江西卷;二是试题本身并无明确的新闻背景或热点描述,只是考生在写作时用了时评类这一文体。例如2009年高考福建省一考生的一篇时评体文章:
这也是一种承诺
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
——《承诺》
这是著名歌手刘德华借已故艺人黄家驹所作之曲填词,并领衔香港众歌星演唱的赈灾歌曲。每每听到这首歌,总不免心潮澎湃,倾(顷)刻之间我就成了汶川人。
5·12汶川地震过去一年多了,但太多太多的东西我们不能忘却,也不会忘却:有舍己救人的英雄,有与死亡之神对持(峙)几十小时甚至百余小时的坚强勇者,更有全国人民源源不断的救助物质(资)和爱心,就如前面歌词所提:让灾区人民尽快过上原来的生活。
我的博客和QQ空间上,有一张图片,也是全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个男子将因地震而亡的妻子挷(绑)在身上,他要骑摩托车将亡妻背回家。这张由CNN记者拍摄的照片,借着媒介和网络传遍了神州大地。照片中的好男子——吴家芳的事迹广为传颂,一时间有很多人将其奉为偶像,甚至有许多女性“争嫁好儿郎”。吴家芳也成了因地震而知名的人物,刚建成的地震博物馆还将其摩托车永久收藏。
然而,“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某网友语)。在离5·12还没一周年之际,就传出了吴家芳的新婚。一时网络哗然,指责声此起彼伏,众网友愤怒交加,大有被吴家芳忽悠、甩(耍)弄之感。在很多人眼里,吴家芳不再是好男儿,而只是个虚伪的小人。然而,我却要大声说不,他依然是个好男儿。
据说地震灾区灾民的自杀率非常高。分析认为,是因为很多灾民还未从亲人逝去和财产损失中恢复过来。因此,灾区的重建和灾民的心理治疗成为两项重要的任务。就如《承诺》所唱那样:重获原来的生活。而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一年多了,我们仍在关心灾区建设,仍在关心灾区人民的生活。我们无非是希望灾区人民早日从悲痛中走过来。然而我们做到了吗?就如前面指责吴家芳的网友,他们做到了吗?
没错,吴家芳是英雄,但他也是地震的受害者,他也需要别人关心,也需要别人帮助,也需要重获原来的生活,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他结婚是为了得到家的关爱,为了尽量从亡妻之痛中解脱出来。我们又凭什么因此指责他呢?每个因地震而心灵遭受巨大伤害的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得到家的温暖,吴家芳结婚我们更应该祝福他,为他高兴,而不是指责。
吴家芳不是圣人,也不会像传说中那样与亡妻化为飞蝶或星星,他还要生活。
温总理告诉灾区人民:要好好活着。前面所提的网友的指责岂不是让吴家芳承受比亡妻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唱唱,而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
这是一篇典型的时评。对于网络上热评吴家芳再婚之事,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从普通人的角度,以地震受害者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吴家芳着想。作者指出: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全体炎黄子孙对吴家芳的承诺,对四川受灾群众的祝愿。观点不同凡响,这反映出作者平时关注时事,勤于思考。全文结构上首尾呼应,中间议论层层深入,有情有理,始终围绕自己的观点,不枝不蔓。
当然,高考作文采用何种文体、何种表达方式,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要看能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这种水平和能力,应该包括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述能力。现今的教育,应试氛围很浓。有一些学生“一心专攻数理化,两耳不闻窗外事”,平时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导致理想信念缺乏不说,有的甚至是非不分,更不要说对世事的正确评说了。在日常学习时,通过阅读时评、写作时评无疑有助于促迸学生直面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引领青年人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这对于提高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对于帮助他们确立公共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时评类”文章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性的议论文,主要是针对新闻或时文、时事、时人、时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它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嬉笑怒骂、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所以,除了议论性强外,要写好时评类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标题
要观点鲜明,形象生动,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本质。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题目《都是明星代言惹的祸》《责任是成功的阶梯》《明星不应负根本责任》等;江西卷题目《为蔡先生鼓掌》《人间处处蔡铭超》《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等。
再如一些报纸的时评标题:《银行总是对的,是谁惯坏的?》《今天,我们怎样向雷锋同志学习》《究竟是谁宠坏了“跳水皇后”郭晶晶?》《全国每人拉1000元,我看行》《郭敬明当官戳痛了谁》等都直指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再看下面三个标题:
(1)原题:2009年税收监控,稽查重点将是谁?
(2)原题:利息税征收何时能遏制?
(3)原题:春季出游,爱惜花草
有人经过改写,变成了下面的文字:
(1)2009年度,谁将被税局重点“照顾”?
(2)利息税何时能止痒?
(3)春季出游别“拈花惹草”
2. 开头
适度描述事件主体,但切忌花大篇幅回顾。应找出事件的主题,针对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
蔡铭超先生拍而不买,致使天价兽首流拍,本人认为这一行为得不偿失。(2009年高考辽宁一考生《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明确提出自已的观点)
在法国举行的拍卖会上,蔡铭超先生以天价拍下圆明园文物——兔首、鼠首,但拒绝付款。有人认为这是一出闹剧,但我要为蔡先生鼓掌。
蔡先生的这一行为无疑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2009年高考辽宁一考生《为蔡先生鼓掌》——适度描述事件主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于观点,一定要掷地有声,拒绝平庸。一个平庸的观点、人云亦云的观点,是没有太大价值的。相反,如果我们从一些常人想不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提出新颖的观点,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观点。
3. 主体部分
(1)可适当解释事件的关键词,解决“是什么”问题。但不能泛泛而谈,尽量通过具体的实例剖析出事件的本质。
(2)分析问题。(为什么)
A. 要紧紧扣住论题本身。如:赞扬蔡铭超的做法,从头到尾都应该围绕赞扬这一行为而展开论述。做到中心明确,否则就会有偏题或离题之嫌。
B. 要研究问题本身。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单一现象后面的本质、形成的原因、现阶段的影响、今后发展的结果、自己内心的感受。
C. 在文章的行文组织上,要做到思路清晰,尽量将论据、论点等分项列出,让人一看就能理清头绪。
除了以上几点,写“时评类”文章应尽量体现“五味”:
(1)鲜味。讲究时效性,细心触摸社会的潮流,寻找新颖的题材。
(2)杂味。以事实说话,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材料可以信手拈来。
(3)辣味。思想深刻,讴歌时让读者喜,抨击时让读者怒,具有立场鲜明的战斗性。
(4)趣味。语言议论机智、幽默风趣、寓庄于谐,选择让读者感兴趣的题材。
(5)诗味。语言简短铿锵而又含义深刻,富于哲理,让读者读罢掩卷而长思。
三、“时评类”作文写作示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9年6月21日,“中国最年轻市长”出炉——29岁的候选人周森锋得到了全票,当选为湖北省襄樊市宜城市市长。这本来是件好事,然而一事当前,舆论之间,却充满着猜测和联想。关于周森锋的“家庭背景”的“背景门”,传他的妻子是“市人大副主任”的“妻子门”,涉嫌论文抄袭的“论文门”,周森锋某张会议照片中出现的招待香烟被称作“香烟门”,由周森锋的某张工作照中由身旁的人撑伞而引起的“打伞门”……一时之间,沸沸扬扬,短短十天,却成了周森锋人生到目前为止最为风起云涌、艰苦难挨的十天。
要求:自定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提示】这是一段新闻材料,写作时最易写成时评类文章,关键要根据材料形成自已的见解。
反思周森锋“无背景”
凌河
29岁的周森锋,当选为宜城市长,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市长”,这件事当然是近日域中一大热点。这本来是件好事,然而一事当前,舆论之间,却充满着猜测和联想。关于周森锋的“家庭背景”,关于他的“后台”,一时之间,沸沸扬扬,说他是什么人的儿子,曰其为某高官的快婿,甚至还有传他的妻子是“市人大副主任”的……
现在当地官方已经出来澄清,周森锋三代农民,是一个从河南禹州乡下走出来的农家娃,他的老父至今还在农村,甚至还在窑场打工。他的岳父母,一个是下岗职工,一个在家无业。至于被称为“市人大副主任”的妻子,其实是周的同学,只是“市人大”的一个副处级干部,现还在基层锻炼。可见“猜测”也好,“联想”也罢,属于空穴来风。
其实这种“猜测”和“联想”,并非只是此次周森锋当市长才有,去年,山东一位“28岁副厅级”干部上任之时,报章网络,不是也说他是一个“高干子弟”,有着深不可测的“背景”吗?后来才知道,这位年轻干部的父亲,只是一位教师,而他的母亲,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和“豪门”无干,与官场无涉……
现在某些舆论,似乎形成一种“定势”,一颗“新星”初升,就“猜测”他莫非“贵胄”,一个新官上任,就“联想”他有什么权力“背景”。所以周森锋一亮相,便不说他本人如何,是否当得起这个“市长”,先来“搜索”他的“血统”。这种心态,当然不甚健全。而这种“定势”,也不止于官场新闻之上,开车肇事,便说其乃“富家之阔少”,群殴打架,便说他是“高干子弟”,等等,成了舆论之间“第一反应”,成了网络之上“思维定势”。
这当然不好,也不符合真实性。然而话又说回来,既称“定势”,那么“势”从何来?既是“联想”,那么又从哪里“联”来?例如干部升迁一事,不少地方,确实存在着“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权力的“荫庇”以及裙带风、子以父贵等等,也不是没有其例,有时还相当严重。像官居某省委副书记的贪官王耀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儿子女婿小舅子一家门统统当了官,这样的恶例,并非只此一家。因此不少网民,由此及彼,由一而三,形成“思维定势”,甚至“殃及无辜”,这恐怕不能简单苛责舆论,而值得我们反思。
【分析】在这篇时评中,作者并没有像无数网友一样纠缠于周森锋是否有背景,而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对整个事件进行反思,探究事件的本质,思考深入,观点犀利,发人深省。
四、“时评类”作文模拟演练
文题设计1
最近,“成都名片”评选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20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获近1500票,超过武侯祠、春熙路等代表成都文化特色的景点,暂列第一名。这引起了很多专家的质疑。你对此有何看法?
构思提示:“名片”是代表一个地方形象、文化,具有独特魅力的标志。任何地方都有值得本区域人民耳熟能详、引以为傲、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文化符号和名片。就本题而言,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立意:
1. 赞成李宇春作为成都的名片。李宇春是成都走出去的魅力女孩,作为中国当代的大众偶像,李宇春的影响力早已走出了娱乐圈的范畴。出道4年,她多次登上《环球》《人民画报》《TimeOut》《Glamour》等杂志封面,更是分别登上亚洲版和美国版的《时代周刊》。当然,除了事业上的成功,她还热衷于公益事业:“玉米爱心基金”是中国第一个以歌迷命名的零资源启动基金,但至今捐款已突破500万元……
2. 否认李宇春作为成都名片。名片主要内涵应该是文化,要有历史的厚重感,要承载人们对其的厚望等等。
当然,不管从哪种角度写作,时评体的标志一定要明显,符合我们上文讲的一些特征。
文题设计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9年7月11日晨,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大师相继辞世。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生干山东省临清市,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至 1946年留德十年,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致力于梵语等“绝学”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1956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名的东方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2007年请辞“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等称号。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42年起任教北京大学,主编的四卷本《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教科书之经典。筹建新中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开始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1987年,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主持编写了《中华大藏经》《佛教大辞典》。依托国家图书馆馆藏启动的“中华再造善本”完全仿真影印了500多种珍稀善本。2005年,任继愈卸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改任名誉馆长。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看法?
构思提示:所谓大师就是既具有中国传统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又具有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对祖国的思考、对民族的期待、对生命的真诚诠释了“大师”二字。
文题设计3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河南省新密市工人张海超,2004年6月到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他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得以被鉴定,郑州职业病防治所却为其作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这位28岁的年轻人只好跑到郑州大学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铁心“开胸验肺”,以此悲壮之举揭穿了谎言。
要求:请对上述材料进行评论。
构思提示:这个真实的故事令人心碎。张海超的被迫自救,更像在拿健康甚至生命冒险,赌自己没病(肺结核),而是社会(郑州职防所)有病(“误诊”)。张海超自知面对的是一家大企业,“我这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也深信在那个企业里与他有相同遭遇的工友,还另有其人。这种“一个人在战斗”的公民形象,其痛感之深,情何以堪。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类似个案时有发生?为什么自救者时常走投无路,不得不采取极端方式?为什么原本由全社会担负的自救成本,却要由一位孤苦无告的农民承担?在人类还没有完全放弃“以暴易暴”的思维前,人们在张海超身上也看到了一种“让人含泪的暴力”,一种并不施害于他人,而是加诸自身的暴力。为证明自身清白而“开胸验肺”,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残”?无论如何,如果恶意“误诊”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法律正义能得到有效伸张,如果相关维权制度健全、维权途径通畅,张海超绝不至于要如此与“误诊”对赌,“一个人在战斗”。
文题设计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薄瓜瓜,男,1987年12月出生,重庆市委书记簿熙来的儿子,薄一波的孙子,现为牛津大学本科学生。2009年5月9日,2009“大本钟奖”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评选揭晓,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哲学学生会主席薄瓜瓜当选十大杰出青年之一。薄瓜瓜从小学到初一在北京景山学校读书,一直连任中队长。初中时报考了英国哈罗公学,在预考中获得名额后,经全英公立学校统考,被该校录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学生。后因成绩突出授其奖学金,并将他的学习笔记印发为范本。I7岁时国外出版了他的英文专著《还有不同》,该书主题是反对盲目追赶时尚,巳被新加坡出版社译为中文,正在征求本人同意出版。2005年底薄瓜瓜参加英国统一高考,报了竞争最激烈的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哲学、政治三项综合专业的创史学院,经全国统考和该校复考及再淘汰面试等程序,薄瓜瓜名列前茅,成为该学院本专业的首位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2006年10月正式入学后,在牛津最高联合总会换届选举时,当选为常务理事,也是首位进入该会领导机构的中国人。全球亚洲协会2009年将他评选为38名杰出华人学生之一。
要求:请根据上述文字写一篇时评。
构思提示:薄瓜瓜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锋芒”。“如果有人介绍我,要拉扯上家庭背景,我就很不舒服。我有资格做一个独立人格的人。尽管我深知父亲是个好人,但也绝不愿意在他的影子下生活。”薄瓜瓜的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年少的薄瓜瓜非常懂事,非常成熟,非常自信,非常有个性,也非常有自己的追求。薄瓜瓜不夸张,不声张,不张扬,在国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背景和家庭出身,然而他用自己的刻苦学习和最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薄瓜瓜靠的是自强不息走自己的路的拼搏精神,靠的是勤奋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硬索质和能力,靠的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可贵品质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爱戴。想必这些都会给国人以深刻的启示,都会给天下父母们以深刻的启示,都会给未来中国的教育以深刻的启示。
文题设计5
根据下面一段材料,写一篇时评。
郎朗,辽宁沈阳人,满族,生于1982年6月14日。国际钢琴巨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世界古典音乐新一代领军人物,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一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一部“钢琴的发电机”,《纽约时报》称郎朗为“古典音乐界中最闪亮的明星”,美国《人物》杂志评他为“最具魅力的男士”,德国《世界报》称他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钢琴家”,他是“中国腾飞的符号”,“世界的郎朗,华人的骄傲”。他是第一位与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等所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并在全世界所有著名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第一位在美国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的中国钢琴家,并被美国总统当场称赞为“世界和平的使者”;第一位被英国皇室直接邀请参加纪念已故英国女皇音乐会的中国钢琴家,并演奏特别创作的《献给女皇》钢琴协奏曲。曾在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上演长达八分钟的独奏,一曲《星光)擦亮了全世界四十二亿电视观众的眼睛。
构思提示:他是年青一代的榜样。他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看法:中国人弹钢琴也可以弹得这么好!他改变了流行对古典的看法:古典的也可以成为另一种流行!他改变了艺术对于商业的看法:艺术上是成功的,在商业上也应当成功!他使得许多人第一次走迸音乐厅,第一次聆听古典钢琴音乐会,第一次把心灵交托给音乐,也让音乐注入心灵。他把成功的“三要素”——“天才、勤奋、机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的神奇传说更成为无数年轻人搏击人生、追求卓越的激励和祝福!郎朗,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不仅属于音乐,更属于和平!
文题设计6
根据下面一段材料,写一篇时评
6月17日,晴隆县新桥煤矿。这一天,对正在上工的16名矿工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煤矿突发透水事故,16名矿工瞬间被埋矿下。透水发生时,王圈杰、王矿委、赵卫星,还有一名瓦检员被困在一起,看到大水冲来,瓦检员一急往低处跑,王圈杰他们在身后没有喊住,眼看着瓦检员瞬间就被水冲走了,至今下落不明。经验相对丰富的王圈杰等3人则逃往高处,在一个井道找到安身之处,等待救援。幸运的是,这个地方通风状况良好,距他们不远处,还有一处水源,为他们后来的长期坚持提供了有利条件。孤立无援中,如何生存下去成为最大难题。饥饿是需要对抗的首要难题。最初,王圈杰3人只能靠喝洞里的污水来维持生命。在喝了三四天之后,3人实在坚持不下去,从第5天起吃起了树皮。这些树皮来自井下架棚子用的木料。不过,吃了两天后,同样难以忍受。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3名矿工越来越虚弱,自身的皮下脂肪和肌肉开始分解,来满足生命运行的能量需求。艰难时刻,是3名矿工的经验和意志帮助了他们。他们尽量减少井下活动,降低能量消耗,并且通过轮流照矿灯的方式,向外界发送求救信号。为节约用电,矿灯亮的时间也严格限制。本来正常情况下,矿灯照明只能持续不到15小时,但他们坚持了25天,正是矿灯发出的光亮,让他们最终获救。另外,3人的坚强意志和守望相助也使得他们渡过了最难的一关。黑暗中,孤独和恐惧是最可怕的敌人。幸而3人来自同一个村子,彼此相互熟悉,赵卫星还是王圈杰的姐夫,这种亲情和友情的滋润,也让他们创造了奇迹。负责治疗的医生坦言,如果是一个人被困那么久,肯定无法存活。
构思提示:陷入地狱之中25天而得救,这消息总是让人振奋。人生在世,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坎坷,有这样那样的磨难,该怎样去面对?这几个矿工求生的本能和智慧的等待,特别是对被救的坚信,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迹。也许,在人的一生之中,我们都有可能陷入困境甚至绝境,但如果有了面对的勇气、坚持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一定会创造奇迹,拥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