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36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一一太宰治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模拟试题 > 正文内容

201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济南)

作者:  时间: 2020-12-23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

  2.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

  2.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3.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古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4.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昌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5.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A.土人群体的形成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6.从唐诗、宋词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化(    )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逐渐通俗化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7.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

  A.人人精通法律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NextPage]

8.“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会议主权的原则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9.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

  A.宪法授予皇权巨大权力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10.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商沟通。这种主张要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社会舞台

  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12.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运动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运动

  13.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带来了严重事与环境污染D.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14.“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为此……规定各公工机关职员最高年薪为六千法郎。”这一“限薪”令的主要动机是(    )

  A.解决财政困难B.防止官员腐败C.提高执政能力D.创建理想社会[NextPage]

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同抗击英同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16.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你认为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

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commission

洋泾浜英语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

康密兴

词意

夹肉面包

麦制酒

电话

发动机

外币

佣金

  ①焚语开始仵当地流行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④汉语受到严重冲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1 7.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巾旧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

  A.于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D.无可奈何花落去

  18.孙中山在《j三民主义与中旧》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闰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的核心措施是(    )

  A.平均地权    B.节制资本    C.发展实业D.实行社会救济

  19.《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占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巩固苏维埃政权

  20.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

  A.马歇尔汁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    D.杜鲁门主义

  21.196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这次国际会议是(    )

  A.联合国成立大会B.日内瓦国际会议

  C.亚非万隆会议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NextPage]

22.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支持世界多极化、维护世界和平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23.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

  A.巴黎公社失败时B.世贸组织成立时

  C.欧元问世时D.两极格局结束时

  24.标语、口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标语、口号

  (    )

  ①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

  25.右图两部法律所反映的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

  A.社会性质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受权利不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6.(13分)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4分)

  材料二  1912年元导,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2分)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客举一例)(3分)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

  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2分)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2分)[NextPage]

27.(14分)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材料二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采取的

  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4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3)上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

  28.(13分)人类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

  (1)材料一中“新的精神……世界’’指什么?(1分)“新的精神……世界’’中的哪些主张有利于欧洲启蒙思想家进行反封建专制的宣传?(2分)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2分)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

  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

  收外来文化的?(4分)

  29.(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l8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材料中实现现代化道路的“西方模式”是指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61年改革中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它对俄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NextPage]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B  7.C  8.D  9.C  10.C  11.B  12.B  13.D

  14.D 15.B 16.D 17. C 18.A 19.A 20.A 21.D 22.C 23.D 24.A 25.A

  26.(3分)

  (1)晚清列强入侵,清政府国土沦丧,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革命党人武装斗争,清朝统治岌岌可危。(4分)

  (2)愿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世界和平。(2分)

  措施:政治--颁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1分)

  经济--奖励实业,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1分)

  文化生活--剪辫子,称呼改大人为先生、礼仪上改跪拜为握手等。(1分)

  (3)背景: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严重。(2分)

  同意:新中国即将成立,原歌词已经不符合新中国的国情。

  不同意:它能时刻提醒国人不忘历史,居安思危,勿忘国耻,进一步鼓舞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2分,不论持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得分。)

  27.(14分)

  (1)政策:重农抑商。(1分)

  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2分)

  (2)趋势:由升到降。(或:1929~1933年失业率提高,1933~1937年逐渐降低。)(2分)

  举措:胡佛采用自由放任的政策;(1分)罗斯福采用调整恢复工农业生产、以工代赈、保护劳工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等政策,大力干预国家经济。(3分)

  (3)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确立计划经济体制。(1分)

  1985年:实行改革开放。(1分)

  1995年: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4)政府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的发展。(2分)

  28.(13分)

  (1)精神世界:孔子的儒家思想。(1分)

  主张:仁、仁政、为政以德(2分)。

  (2)态度: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2分)

  主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新文学。(4分)

  (3)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发表《新民主主义论》。(2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分)

  29.(10分)

  (1)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4分)

  (2)表现:废除了农奴制;但又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影响:废除了农奴制,动摇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由地保留了封建残余,民主政治发展缓慢。(6分)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