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30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高考辅导 > 正文内容

高考历史热点:2010年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作者:  时间: 2020-12-23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背景资料:

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整体历史的组成部分,近年高考一直特别重视选取典型区域的考查,年年都有大题,尤其是政史地三科综合的大题。考纲中的许多考点,均可以把它放入特定区域进行系统归纳、概括而形成主体内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是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历史专题是以地理和空间概念为中心,在复习中应把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状况、现实问题等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归纳。本专题的相关主题有: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黄河三角洲及东南亚、环太平洋地区史、关于区域合作和经济全球化问题等。而这些主题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文章来自:http//www.51985211.com)

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强调“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重点抓好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材料二:国务院召开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

2010年3月26日,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汇报,审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会议认为,2009年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迎难而上、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国务院及时研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西部地区在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开放中的重要作用。西部地区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势头,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材料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颁布。

2009年1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务院批复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印发中部六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重点部署8方面工作。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中部六省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简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群集聚产业、人口的能力显著提高,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同时,随着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中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发展基础不牢、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薄弱、城乡公共服务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等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出来。

材料四: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成为为国家发展战略。

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二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九百八十五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二、知识链接:

相关主题:

本专题涉及的主要的高考知识点有:古代中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些突出史实;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对开发边疆的贡献;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和中央政府管辖措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及关于开放内河的规定;近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中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近代企业;改革开放初期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建国以来重大建设成就的地区分布;古代中国与东南亚;现代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当代中国与东盟10+1模式;新加坡现代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基本经验;20世纪后半期北太平洋各国经济发展情况等。

知识要点:

1、古代中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一些突出史实。如郑国渠、都江堰,战国楚都郢,唐都长安(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唐代成都发展,隋唐的东都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洛口仓等),宋都开封。

2、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对开发边疆的贡献。(南诏、吐蕃、西夏、契丹、金、蒙古)

3、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黑水 –女真-满洲)和中央政府管辖措施(唐设都督府,元设行省,明设奴儿干都司,清设将军府)

4、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原因与表现

5、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6、近代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长江流域通商口岸(上海、南京、汉口、沙市、重庆)及关于开放内河的规定(天津条约到马关条约)

7、近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中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近代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8、改革开放初期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选择经济特区的原因。

9、建国以来重大建设成就的地区分布(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各有哪些项目)

10、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华侨开发南洋(为什么华南大批华人下南洋?人口增长,航海便利,东南亚丰富的资源。对东南亚有什么贡献?带去了先进技术,开发丛林,开采矿山,培育橡胶等)。郑和下西洋与东南亚关系,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交往准则。

11、现代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中缅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50周年,求同存异、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万隆精神。当代中国与东盟10+1模式。

12、新加坡现代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基本经验。

13、20世纪后半期北太平洋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中、美、日、俄、新、韩)[NextPage]

三、创新练习: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回答1—2题:

1.元朝的时候,青海的部分地区属于宣政院管辖。除此以外,宣政院管辖的地区还有

A.西藏和云南、新疆部分地区         B.西藏和四川地区

C.蒙古和东北、宁夏部分地区         D.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

2.清朝为加强对青海、喀尔喀、内蒙古及伊犁等边疆地区的控制采取的相关措施是
 A.平定漠西蒙古           B.设置伊犁将军

C.册封达赖、班禅         D.实行改土归流

下图是地处我国西部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结东西方的重要商路。据此回答3-4题。

 

3.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为

①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②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③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④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如果当时有一个商人,善于在汉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这个商人所在的国家应该是:

A.安息    B.大月氏    C.贵霜    D.印度

湖北地处中部地区,交通发达,是连接东部与西部的中心枢纽,是古代经济中心,近代革命和工业发祥地之一,新中国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回答5—6题

5.在春秋战国的文物中,出土于湖北随县的是

       

 

6.湖北历史源远流长。下列有关湖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三国时,吴魏分治湖北,湖北称荆州

②张之洞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③1927年,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中心

④1957—1966年,建成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09年9月10日,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届新领军者年会(2009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开幕。这是一次向全球展示环渤海地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重要机会。回答78题。   

7、环渤海地区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革命传统。以下有关义和团运动的两幅图地图共同反映了义和团运动认识到了

 

   A.农民阶级与外国侵华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  

   C.西方列强与中国的矛盾尖锐化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8、高三甲班某同学参观了以下四个纪念馆(塔)。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渤海湾地区获得完全解放直接相关的是

 

            A.                                 B

 

                                                    D

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回答9-10题:

9.在下列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中国发挥主导作用的是

 

10.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中国东部通向西域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成为古代的“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是(文章来自:http//www.51985211.com)

A.西部地区沙漠广布,而河西走廊绿洲多

B.河西走廊大量生产丝绸

C.河西走廊是古代的商业中心

D.河西走廊物产非常丰富

11.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2.2010年4月3日,“日本化学武器受害者解决网络”主办的一场集会在日本东京都举办。主办者将这场集会的主题定为“不要化学武器——给孩子们留出一片安全的大地”。主办者还邀请到了遭受化学武器侵害的两名中国人到现场为与会人士讲述了受害经过。这2名受害者最有可能是

A.华北人             B.东北人         C.华南人            D. 西南人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转移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1)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依据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开放通商口岸城市所导致的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读《民国初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最快的两个工业部门。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出现了中外合资等新的经济形式,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京津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近现代,这里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

 

(5)在环渤海的中国海域及其周边地区,l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试分析这场战争结局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6)从上图可知,天津是我国近代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该地区的近代工业是怎样兴起的?[NextPage]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D  

6.A 

7.D

8.C

9.B 

10.A 

11.C   

12.B  

13.(1)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

(2)开埠通商引起全国外贸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相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心的转移。(文章来自:http//www.51985211.com)

(3)纺织业和面粉业。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5)甲午战争。重大影响:对日本,实力大为增强,扩张野心更大;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清王朝更加腐朽;对朝鲜,逐渐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对国际关系,三国干涉还辽,日本与欧洲列强的矛盾激化。

(6)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开办天津机器局,民族资本投资兴办机器磨房,天津近代工业由此兴起。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