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压缩语段描述性语段解题思路
描述类语段
描述类压缩。其注意事项有:①注意描述的要素和对象;②注意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或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或往往写的得很具体、很优美,但许多不是文段的中心,所以要敢于忍痛割爱。
例五:压缩下列语段,字数在40左右
一到秋天,森林里又换了一番景色。落叶松和各种阔叶树的叶子变成深浅不同的黄色。有些树的叶子都变得火一样红。不落叶的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摆动树林,哗哗的声音好像海边的浪涛。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松鼠忙起来了,它不停地把山果子搬进树洞里去。东北的森林,十月就飞雪了,松鼠不得不早作准备,好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
[点拨];本题压缩的是描述性语段,景物描写一般不是文段的中心,因而需要舍弃,若保留,也要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本段描写的特点是“秋天来到了森林”“秋天很美丽”,主要描写了树、山果子和松鼠。这样分析,答案就出来了:秋天来到了森林,树木的叶子颜色美丽,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松鼠忙着储备果子。
【具体步骤】
1、 反复审题,看清具体要求。题干至少读两遍,看清各个点上的要求。
2、 辨明类型,确定压缩角度。
记叙:理清记叙要素及主要内容。
议论:推出论点和论据,理表逻辑关系。
说明:抓住对象的特征和说明顺序
3、理清层次, 辨明主次,注意角度,决定如何取舍。
理清层次:切分语段的层次,将原段根据意思要点划出若干小层次,画出每一层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归纳各层次意思,梳理要点,在勾画的基础上,概括出每层大意;将各层大意归纳到一块组合成句。(这里面“分层”最关键)浓缩后剩下的应该是精华与核心部分。
辨明主次
主要信息是指那些符合语段表达主旨的实质性信息。次要信息是指评价性的、重复性的、示例性的、解释性的信息。在筛除次要信息时,要特别提防并列信息的遗漏。要特别注意语段中的分号和句号。 (http://www.51985211.com)
要注意把握不同文体文段的主要信息。
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的语段,其压缩方法基本是一样的,一是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筛选主要的信息,二是将主要信息按要求概括表达。所以在压缩文段的题目中,把握文段的主要信息就显得很重要了。所谓主要信息,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信息特点也不相同。如以说明方式表达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被说明的事物;③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③说明的目的等。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②证明中心看法的证据③结论是什么等。以描写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描写的景物②景与物的主要特征;③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以叙述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意义及目的。抓住了以上信息,再概括压缩是较易的了。4、 考虑连贯,表达力求恰切。 如有上下文,须考虑连贯,同时语言的表达也要恰当。做到既简明又连贯,绝对不能写出病句。5、 回顾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如字数、标点、角度及其它要求【误区点击】 从高考情况来看,压缩语段是难度较大的题目。考生畏惧考题,失分严重,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审题不仔细。1999年全国题明确提示“包括价格变动情况”,但不少考生没引起熏[视。2001年全国题明确提示“不出现具体时间”,但不少考生熟“时”无睹。
2.无视材料的层次,胡乱归纳,乱凑字数。面对一个语段,只有先分析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清中心句、支撑句、过渡句、线索句,才能进行压缩。但有些考生跟着感觉走,随意地找答案点,随意地表述。
3.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比如,明明自己的字数感不强,可偏偏直接在空格内填写答案,结果是:要么字数还有剩余(此乃大忌),要么字数不够。最后被迫改了又改,一塌糊涂,引起阅卷者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