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05:01:25

高考倒计时17

父母最大的成功是什么?那就是让孩子离开你。如果孩子离开你,能够展翅高飞,那就是你最大的胜利。如果孩子离开你,他没有生存能力,他活不下去了,那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真正的爱,不是当一辈子的保护伞,而是让孩子学会乘风破浪。

高考十大最火专业
关注公众号
进家长群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修改病句 > 正文内容

高考语文中的修改语句辨析

作者:  时间: 2020-12-23

一、 点击考场
高考对“辨析并修改病句”的主要考查要点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述不当、不合逻辑。其能力层级为D级。
此项考查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因为试题往往涉及众多方面:①语法——有无错误;②修辞——是否简明、有无歧义;③逻辑——条件是否充分、推理是否合理;④事理——是否合乎事理、符合现实、符合常识……
二、 方法技巧:
辨析病句一定要对每一句仔细推敲。首先看整体句子的结构是否合理,其次分析整个语段的意思是否贯通,再次还要审视内容上是否合乎事理。在方法上可先抓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减少选项,然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个别难句的分析与判断中。
在做题时,可采取以句子结构为依托,细看主、谓、宾,详察定、状、补的思路,重点查找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等方面。
三、 类型辨析
(一)语序不当辨析
语序不当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形:①多项定语次序不当,②多项状语次序不当,③修饰成分位置不当,④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二)搭配不当辨析
搭配不当一般有:①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②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③主宾搭配不当。④附加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⑤前后缺乏照应,常见错误是一面和两面搭配。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辨析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四)结构混乱辨析
结构混乱主要表现为一句话前后杂糅两种结构,或把两句话硬拼合为一句。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五)表意不明辨析
表意不明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况:①费解,甚至使人不知所云,②指代不明,③由词的多义或兼类造成的表意不清,④语句(短语)歧义。关于语句歧义,以在上一专题重点辨析,这里不再多谈。
(六)不合逻辑辨析
不合逻辑指句子使用的概念不清,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逻辑性等。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
小结:从总体来看,近年来高考病句辨析及修改一般采取客观或主观的题型,考查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4个问题:
第一,从修辞角度考查:①是否用词不当,②是否重复啰嗦,③有无歧义,④比喻是否恰当。
第二,从语法角度考查:①成分是否残缺,②句子结构是否混乱,③词语是否搭配,④词语的位置是否正确,⑤关联词语使用是否正确,⑥标点运用是否造成表意不明。
第三,从逻辑角度考查:①是否把相容关系的概念写成并列关系的短语或并列关系的复句,②是否把两种可能性与一种可能性写在同一句话中而造成不搭配现象,③是否有把肯定或否定表示错了的现象,④是否自相矛盾,等等。
四、 找标志,析病句
五个“词”
1.数量词
例1: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标志:50万朵   病症:搭配不当。“50万朵”后要加"花".
例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94年全国题)
标志:15日   病症:表义不明(歧义).去掉"前"或把"去"改为"到县里".
例3: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世界公园和中华民族园的门票均在50至60元上下.
标志:50至60元 病症:不合逻辑."上下"改为"之间".
 总结:如果一个句子中有数量词,先看其本身表达是否正确,在参照其前后(紧邻)的内容看搭配是否相符或者表述是否明确。
数量短语位置不当造成歧义:几个学校的领导
数字表达不规范: 降低了一倍
2.介词
例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全国题)
标志:在   病症:搭配不当."在……中”应为“从……中”。
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3起饲养员培训班。(97年全国题)
标志:为了 病症:介宾短语宾语成分残缺。“喂猪”后应补上“的经验”。
例3: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全国题)
标志:关于 病症:错用介词引起搭配不当。“关于”改为“对”。
例4:由于一个学期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标志:由于 病症:主语残缺
例5: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               (http://www.51985211.com)
标志:“在……下”“在……中”“从……中”等介词结构
病症:介词结构内部插入的词语是否正确,是否误用了介词结构
解析:去掉“在……下”改为“经过”,或插入名词性短语“的情况”
总结:介词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代词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可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实际运用中很常见,也最容易出错,所以与介宾短语有关的病句在实体中出现频率最高。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介词,先看它有无宾语,再看搭配是否正确和有无歧义。由他而起的病症,一般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表义不明(歧义)。
3.否定词
例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睡处不可当风。(94年全国题)
标志:忌、不。   病症:不合逻辑。去掉“不可”。
例2: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标志:防止、不。   病症:不合逻辑。去掉“不”。
例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全国题)
标志:否认、不。   病症:不合逻辑。“否认”改为“认为”。
总结:此类病句有三大难点:一是像例句中的“忌、防止、否认”,还诸如“禁止、忘、避免”等含有否定义的词语,在辨析中易被忽略;二是否定词与“无时无刻”(一重否定)并用时易弄错;三是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不易辨清正误。遇到这三种情况要仔细寻找,反复思考,确定正误。
4.两面词
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标志:能否。   病症: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例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全国题)
标志:能不能。 病症: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总结:这种类型的病句,要抓住前后的呼应。如果不注意,易误选。比如这样两个正确的句子:(1)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97年全国题)(2)他能不能如期而来,的确还是个问题。
5.关联词
例1:不管气候条件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93年全国题)
标志:不管……  病症:搭配不当。“不管”应为“尽管”。
例2: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
标志:既……更……  病症: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为“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
例3:一厂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二厂的高,就是寿命比二厂的短。
标志:不是……就是…… 病症:语序不当。应为“不是价格比比二厂的高”。
总结:关联词的运用首先是搭配要正确,其次是看它是否符合句意,以及分句的顺序是否正确。较难辨析的是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正确,解决这一难题的简便办法是:如果一个复句只有一个主语,则主语在前,关联词在后(我不但来了,而且来得特早。);如果一个复句有两个主语(例句3),则主语在后,关联词在前。
6.并列短语
  并列不当是语句常见的语病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病句类型。在辨析病句时,看到“和”、“与”“及”、“同”或用顿号分开的并列短语出现,首先考虑是不是把不该并列的成分并列在一起,其次是认真辨别是否出现顾此失彼、搭配失应的问题。如:
  例1: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全国卷Ⅰ)
“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该句犯了将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的错误。
例2:今天到会的,有干部和青年,还有许多女同志。
病症: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
例3:晚会上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文艺节目。
病症:构成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与后面的总概念不存在从属关系。或者是并列短语标准不一,不属于同类。如:扮演张学良的演员和扮演蒋介石的演员把两个人物演得有血有肉,前者的正直、爽快、威武和后者的狡诈、阴险、独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狡诈”、“阴险”是形容词,而“独裁”是动词,词性不同一,不能并列。可将“独裁”改为“专横”。
例4:文件对经济领域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地说明。(94年全国题)
病症:并列不当造成句子的主谓或动宾搭配失应。“详细规定”和“深刻说明”互换位置。
例5:(1995年上海题)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病症:语序不当造成不合逻辑。“讨论、发现、解决”的正确顺序应是“发现、讨论、解决”。 
例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98全国题)
标志:和。 病症:表义不明(歧义)。 将“和”改为“、”。
小结:“和”有两种词性,是连词表并列,是介词有主次。如果在一个句子中他的词性不明,就以引起歧义;如果确定是连词,则要注意搭配和语序问题。“和”字在高考病句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要高度重视,重点审查。
例6:(1992年全国题)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病症:并列短语与“无论”“不管”的错误搭配
“无论”“不管”都表示条件关系,其后往往是列举可供选择的几项,或是接以包含有“谁”“怎样”等疑问代词的语词,不能以并列短语与之相连。并列短语与“无论”“不管”的错误搭配
7.是(也是、就是、总是、成为等表判断的词语)
例1.近年来日本的金融风波一定程度上是以桥本为首的政府管理不力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原因。
标志:是、也是。 病症:搭配不当或不合逻辑。将其中“原因”改为“结果”。
例2: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标志:是。   病症:搭配不当或结构杂糅。去掉“由”和“诱发的”。
例3:震灾严重的营口市、大石桥镇、海城镇和田庄台镇,今天已是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马路,一排排新型的楼房。
标志:已是。   病症:搭配不当。“是”改为“拥有”。
总结:此种标志在高考中不常见,平时的训练中却经常遇到,需留点心。如果一个句子有此种标志,只需用紧缩法找主干就可辨明正误。
8.对,对于,关于
①“对”和“对于”误用
首先,“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当“对”含有“对待”、“向”等意思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如:“老师对我就像对待她的亲生孩子一样。”他对我说:‘你要当心啊!’”
其次,当“对”用在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如:“对事不对人”。
再次,“对”多用于口头语体,而“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于书面语体。
②主客颠倒
③“对于”和“关于”混淆
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如:“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如:“关于牵牛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组成的介炳宾语作状语只用在句首。如“我对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第三,“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单独作文章的题目,如:“关于人生观”、“关于散文”。用“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多作状语,一般不能单独做文章的标题。
④是否会因“对”“对于”“关于”而造成句子无主语
9.如果句子出现“凡是”“全部”“有些”“不少”等词语表示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时,要看句子前后是否矛盾。
由此可见,病句是有“征”可循的。以征寻因是我们正确辨析病句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正如医生给病人看病,“望闻问切”“望”在首,我们也不妨“拿来”试试!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