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36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一一太宰治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词语辨析 > 正文内容

语文高考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作者:  时间: 2020-12-23

【考点解说】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这一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其考点要求为: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典例精析】
考题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阅读优秀作品,( )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自然力,不仅可以(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品味 体味 珍爱 B.品评 体验 珍惜
C.品评 体验 珍爱 D.品味 体味 珍惜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选用能力。具体的语言环境是“阅读优秀作品”。第一空,如果不看下文,似乎都可以,但联系下文的“感受”来看,必须选“品味”,即仔细体会;“品评”是评论高下,与下文不合。第二空,“体味”是仔细体会的意思,符合阅读优秀作品这个语境;“体验”指亲身经历,与语境不合。第三空,“珍爱”,重视爱护,重在“爱护”,与“自然”搭配合理;“珍惜”,珍重爱惜,不合语境。
考题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05年全国卷2?2)
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 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 缩小 控制 B.圣地 减少 控制
C.圣地 缩小 抑制 D.胜地 减少 抑制
【答案】C【解析】A.“胜地”是“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是“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第①句显然指“圣地”;“缩小”是“使由大变小”,“减少”是“减去一部分”,主要指数量而言,第②句显然不是数量问题,应该选“缩小”;“控制”是“①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②使处于自己的占有、适宜于或影响之下”,“抑制”是“①大脑皮层的两种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是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阻止皮层的兴奋,减弱器官机能的活动。②压下去;控制”,第③句对“房价增长”应是“压下去”,选“抑制”。
【命题思路】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这一考点命题趋势呈现如下特征:1、以选择题型出现,要求考生能通过对同音词、近义词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的辨析选择运用恰当的词语。2、以选择题型出现,要求考生能对词语运用恰当与否作出正确判断。3、以选择题型出现,要求考生能对词语解释恰当与否作出正确判断。4、以主观题型出现,要求考生对语句中使用不当的词语作出正确修改。5、以往多是单独命题,近年则多与虚词结合在一起命题。
近几年高考考查到的实词有:品位、品味,驱除、祛除,侦察、侦查,溶解、融解,化装、化妆,起用、启用,逐步、逐渐,启示、启发,闪耀、闪烁,装载、承载,导致、致使,赞叹、赞扬以及云集、聚集等等。
【答题指津】
1、辨明概念
有些实词是集合概念,有些实词是个体概念;有些实词是抽象概念,有些实词是具体概念。只有辨明了实词的概念属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如:
⑴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1994年全国高考题)
⑵只有竖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幸福观,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起来。
⑴句中,“岁月”的意思是“年月、时代”,它反映事物的集合体,一般不能用具体数字限制,只能用表示较虚的形容词修饰,如“漫长的岁月”,该句宜改用“春秋”。⑵句中,“竖立”适用于具体事物,不能用于“正确的世界观和幸福观”等抽象事物,宜改用“树立”,它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物。
2、吃透规定
有些实词在使用上有语法、语意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吃透这些规定要求,才能做到准确使用。如:
⑴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善于在看来平淡无奇的事物中置疑。
⑵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A.计划 B.规划),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2003年全国高考题)
⑴句中,“置疑”的意思是“怀疑”,但它有一个语法规定,那就是“多用于否定”,如“不可置疑”“毋庸置疑”。所以应将它改为“质疑”。⑵句中,“规划”在分类上隶属于“计划”,但它有这样两个语意上的规定:一是多用于比较全面、长期和重大的工作计划,二是这一计划相对来说比较综合、立体和形象。该句中的“城市建设布局”就明显带有以上两个特征,所以选用“规划”更为恰切。
3、把准词性
实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只有把准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如:
⑴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A.品位 B.品味)的作品来的。(2000年全国高考题)
⑵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有些地方政府却有法不依。
⑴句中,“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是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是动词。可以用“高”来形容的只能是名词,而不是动词。所以,该句应选用“品位”。⑵句中,“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是动词。该句却把它误用为名词,用它来充当“健全”的宾语,因而导致了使用的错误,应改用名词“法制”。
4、对应搭配
实词的搭配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和修饰限制语与中心语的搭配等,在搭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搭配的对应。如:
⑴全新的载体可以 (A.激活 B.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⑵今年,我国淮河流域遭遇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抗洪形势十分 (A.严厉 B.严峻)。
⑴句中,“激活”可以与“因子”搭配,“激发”却不可以;若与“工作热情”搭配,可以用“激发”,却不能用“激活”。⑵句中,“形势”可以用“严峻”修饰,却不能用“严厉”修饰;若与“态度”搭配,可以用“严厉”,却不能用“严峻”。
5、认准对象                   (http://www.51985211.com)
有些实词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事,有的对物;对人当中有的对己,有的对人。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如:
⑴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 (A.启用 B.起用)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1991年全国高考题)
⑵他这种人有一点成绩就生怕别人不知道,就自我 (A.夸奖 B.夸耀)起来。
⑴句中,“启用”的意思是“开始使用”,使用的对象指物;“起用”的意思是“重新任用已退休或免职的人员”,使用的对象指人。因为该句中使用的对象是“退休科技人员”,所以应该选用“起用”。⑵句中,“夸奖”的意思是“称赞”,使用的对象是“自己夸别人”;“夸耀”的意思是“向人显示、炫耀”,使用的对象是“自己向别人夸自己”。因为该句中使用的对象是“他要让别人知道他自己的成绩”,所以应该选用“夸耀”。
6、分清轻重
有些实词词义较轻,有些实词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实词,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1994年全国高考题)
上句中,“造诣”的意思是“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词义很重;而该句中的“他”才刚刚“发表了几首小诗”,还谈不上“造诣”,所以,该句中“造诣”的使用就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7、搞清褒贬
现代汉语的实词在表达某种概念或意义的时候,还往往附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具体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搞清褒贬色彩,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等错误。如:
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1994年全国高考题)
上句中,“染指”的意思是“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是一个贬义词,把它用在“我国选手”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宜改用“摘取”。
8、摆正谦敬
有些实词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实词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析不准,就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
⑴请你明天在家里守候,我会按时光临的。
⑵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1994年全国高考题)
⑴句中,“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只能对人,不能对己。所以,“我会按时光临” 这种说法就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可改用“前去”。⑵句中,“家母”是称呼自己的母亲的,只能对己,不能对人。所以,“您家母”这种说法就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可将“您家母”改为“令堂”。
【课堂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团结一致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应该 在我们整个事业之中。
②我们必须重视出口工作,在 国内市场新的增长点的同时,重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③长春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实用双向汉语大辞典》词条多达六万余个, 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词汇。
A贯穿 培植 包括 B贯串 培育 包括
C贯串 培育 囊括 D贯穿 培植 囊括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在口头 的。
②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 群体关系,在 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③写作文时,我们不能 词语,一定要仔细琢磨、筛选,使文章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A流传 调节/协调 乱用 B留传 协调/调节 滥用
C留传 调节/协调 滥用 D流传 协调/调节 乱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一些地区和行业投资过度扩张的不健康苗头受到有效 。
②据计算机专家介绍,电子邮件已经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 。
③经济发展 形成像森林那样的自循环(落叶为森林提供肥料)体系——经济生态,即循环经济,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
A遏制 媒介 必须 B遏制 媒体 必需
C抑制 媒体 必需 D抑制 媒介 必须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人为了顺应社会,就必须 一定的文化;人为了改造社会,就必须 一定的文化。
②我觉得“80后”(指上世纪80年代及其后出生的作者)的成长,离不了主流文坛的扶助与 ,离不了主流批评的认同与 。
③宪法是 的,但他距离我们已不再遥远;宪法是 的,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A创造/掌握 张扬/滋养 神圣/抽象 B掌握/创造 张扬/滋养 抽象/神圣
C掌握/创造 滋养/张扬 神圣/抽象 D创造/掌握 滋养/张扬 抽象/神圣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