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的“绿驼铃”
27岁的赵中5年前辞去中科院安逸而稳定的工作,创办了甘肃省第一家环保NGO组织“绿驼铃”,致力于中国西部环境保护事业,为改善已经恶化且正在加剧恶化的西部生态环境而努力。
赵中号召环保志愿者在各地寻找把垃圾和有毒物质倒入河流的工厂,他自己更是跑遍各地,绘制出一幅详细的排污地图。其中的一项成果是促使嘉士伯啤酒厂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而多家非法排污企业在“绿驼铃”公布信息之后,受到了处理。
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年度环保英雄,以表扬为挽救地球不遗余力的杰出人物,赵中位列其中。“一个人的影响是有限的,”赵中说,“但是与其他人的力量联合在一起,会变得无穷无尽。”
【素材运用】在广袤的沙漠里,听见铃声就能看见驼队,有驼队就会有人,有人就有希望。赵中的“绿驼铃”就是推进西部环保发展的排头兵,是中国环保事业的生力军。作为一个年轻人,赵中能够坚持不懈做环保长达5年,这份执著难能可贵。
【适用话题】环保、执著、信仰、说与做、追求。
韩寒的天性之魅
谁能想到,2000年这个扛着所谓“80后的叛逆代表”与全中国对骂的小孩,9年后的今天,会被称为“新生代公共知识分子”,甚至被冠上“新鲁迅”的称号。的确,2009年,韩寒揭露北川购车的事情,批评上海钓鱼事件……众多社会评论家欢呼,这个孩子成长到自觉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然而,他的回答却让这些对他抱有热情的人难堪:其实我就是因为没有人和我打笔仗,才和整个社会玩。
【素材运用】在一般人眼里,韩寒无疑是一个言语锋利、行为乖张的“坏小子”,但谁又不能否认他说出的总是最真实的、未经修饰的道理,就像《皇帝新装》里的那个孩子,或者永远以孩子天性和世界对抗的彼得潘,总不经意地调戏、挑战这世界上所有的规则。他的一切做法、一切回答,都会让我们回想起,自己对生命、生活,曾有过、后来又丧失的自由和天真的想象力——他是在代表我们的天性发言。【适用话题】天性、责任、挑战、真实的力量。
公益律师郭建梅
在2009年,郭建梅因为一则电视广告而被大多数人知晓。她普及了一个词:“公益律师”。公益律师这条路不好走,但她已经走了14年,她是中国最早的公益律师。1995年,作为记者的郭建梅去采访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为NGO而着迷的郭建梅在会后辞去公职,组建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成为一名替别人维权打官司不要钱的公益律师。12年来,她带领团队为近10万人提供无偿法律帮助;受理咨询6万余件;办理近千件有影响力的个案;提交立法建议70余件……
【素材运用】尽管会遭受法官嘲笑、同行挖苦、恶人围攻,但是郭建梅还是将公益律师这条路艰难地走了下去,而且一走就是14年。郭建梅用行动告诉我们:知识分子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适用话题】社会责任、正义的力量、坚持与希望、选择。
“另类校长”南下
前年,62岁的朱清时从任职10年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职位上退休,本可以重拾学者生涯,清静地度过退休生活。但一所全新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人选,却悄悄锁定了他。历时一年的全球遴选,他从200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遴选委员会全票通过,成为我国首位由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
担任中科大校长期间,他直陈大学教育弊端,认为真正的大学应该彻底“去官化、去行政化”,并呼吁终止行政主导的高校教学评估。当许多大学不惜举债大兴土木之时,中科大顶住压力不建新园区。中科大也是2000年以来全国唯一没有扩招的高校。
【素材运用】朱清时的南下并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承担起一个学者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官化、去行政化”就是朱清时崇尚真理的一个最好见证。【适用话题】使命和责任、崇尚真理、见证、学者气质。
敢于质疑的钟南山
“甲流”肆虐,人们再次听到钟南山的警告。我们听到他对中国“甲流”数据的质疑,听到他对某些现行措施的怀疑。听到他的声音,我们心里才更踏实。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他质疑某些代表“10分钟发言8分钟用来表功”;直言由于环境污染广州人的肺变黑了;针对医改方案,他又“放炮”称看病模式需变更,医生要淘汰;上级领导说看病不贵不难,他也批驳,说这是医疗结构扭曲所致。
【素材运用】钟南山的质疑,体现了一个学者应具备的科学思维、理性精神和崇尚科学的品质,因为他的学者气质,全国人民牢牢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适用话题】质疑、追求真理、严谨、现象背后。
(供稿/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