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请予以审议。 一、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在工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
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运行带来的持续冲击,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求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为应对危机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重大举措,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在严峻的形势下,区财税工作紧紧围绕全区的总体 (三)区本级财力平衡情况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后,区本级可用财力预计为164594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9305万元,加上级指标补助25231万元,加上地方债财力5000万元,加上调入资金1738万元,区本级可用财力预计为205868万元。当年安排一般预算支出196592万元,区本级预计一般预算结余9276万元,其中:未完工项目结转8058万元;净结余1218万元。 基金预算财力188296万元,支出174300万元,结余13996万元为未完工项目结转。 2009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有以下特点:一是在全区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贯彻落实工委(区委)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重大举措,财政收入降幅逐月收窄,增幅逐月回升,确保了全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的完成。二是营业税增幅领先各税种,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得益于扩大内需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见效,房地产交易的持续火爆,营业税从七月份开始增长提速,全年增收1.8亿元,成为各税种之首。三是进一步规范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及时办理入库,非税收入大幅增收2.9亿元。但非税收入多为一次性收入,不确定性大,缺乏可持续增长的稳定性。四是镇(街道)、浒墅关开发区、科技城财政收入总量、占比稳步提高。完成财政收入总量已超29亿元,占比达58%,全面完成工委管委会下达的目标任务,并以较高的增幅有力地拉动了全区财政收入的增长。五是在财政增收面临巨大困难的同时,一方面继续贯彻落实从中央到地方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各项企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在调结构、抓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切实保障民生支出。 二、2010年本级财政总预算草案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在更高平台上谋求新跨越的关键之年,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和争先进位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委(区委)提出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机遇,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为财政持续增收拓展了空间。另一方面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存在。如区域经济虽然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但是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增值税转型、房地产业发展中政策调整等因素也会对一般预算收入的增收带来不利影响;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型升级、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生态环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需要政府的刚性投入,支出结构调整的空间越来越小。 根据对2010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分析预测,按照工委(区委)对全区 (二)区本级财政预算收支草案 1、区本级财政收入预算草案 (1)2010年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050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 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项目: 增值税(25%)部分70900万元,增长12%; 各类所得税(40%部分)68000万元,增长22%; 其他地方税收57700万元,增长9%; 财政性收入43900万元,下降2%(主要是2009年收入中有一次性入库因素)。 (2)2009年本级基金预算收入112700万元,比上年实绩下降37%。 本级基金收入的主要项目: 地方教育附加收入2100万元,下降17%; 城镇公用事业附加收入3000万元,下降3%;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7600万元,下降38%(主要是2010年上市挂拍地块以镇级为主)。 2、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草案 (1)2010年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16700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下同)增加7000万元,增长4.4%。 本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的主要项目: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728万元,下降0.9%; 国防支出294万元,增长1.4%; 公共安全支出8561万元,增长10.9%; 教育支出16543万元,增长42.6%; 科学技术支出16827万元,增长16.2%;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97万元,增长47%;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030万元,增长6.7%; 医疗卫生支出7436万元,增长33.6%; 环境保护支出2245万元,增长57.4%;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041万元,下降47%; 农林水事务支出8927万元,增长3.8%;
交通运输支出1513万元,增长132.1%;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902万元,增长167.9%; 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280万元(今年新增科目); 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1509万元,增长58.8%; 住房保障支出3644万元,增长13.2%;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50万元,下降28.6%; 其他支出1273万元,下降9%; 预备费7500万元,增长50%。 (2)2010年本级基金支出预算11245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下同)增加66180万元,增长143%。 本级基金支出预算的主要项目: 教育基金支出1850万元,下降39.7%; 城乡社区事务基金支出110600万元,增长156%,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 3、区本级财政收支平衡预算草案 按现行财政体制本级财政实现预算后,当年可用一般预算财力为167000万元,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7000万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按现行财政体制基金预算财力112450万元,本级基金预算支出112450万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三)完成2010年度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收入组织,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和财税收入形势的分析研究。对经济财政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是做好当前财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及时掌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本地区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加强各种财税政策的调研和分析,采取切实措施尽量弥补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二是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将全年收入目标指标分解到各镇、街道、开发区,分解到国税、地税、财政各征收部门,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建立并完善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区财税例会、镇(街道)财政例会制度,认真解决征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认真贯彻“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强化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分析,努力挖掘税收增长潜力,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不断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四是严格非税收入管理,积极运用非税收入网上征缴系统,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的管理,建立各执收单位使用非税收入票据的动态管理系统。加大国有资产收益、资产使用处置收入等收缴管理力度,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五是进一步加强各项基金收入管理,继续严格执行土地收支管理规定,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保障各项基金平稳运行。 2、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财政安排科技支出1.6亿元,占区本级可用财力的10%,安排各类扶持资金1.1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构建“2+3”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扶持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二个主导产业,调整振兴新能源、生物医药和
服务外包产业。支持加快发展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加大工业投入,鼓励出口替代,重点扶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支持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重点鼓励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先进制造业;落实引智政策,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二是大力支持地块上市,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重点项目的保障力度。集中财力保证沪宁城际铁路配套、人才大厦、兴贤路东延、兴贤大桥及周边环境整治等续建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通过对项目设计方案、概预算方案的审定来控制工程预算造价,采取现场跟踪、变更签证管理以及对工程进度款的审核对项目进行实时控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大力支持城市转型升级。支持实施“五区联动”战略,促进五大板块全面提升整体形象和建设水平。根据“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分块实施”的原则,全力配合西部生态城建设;安排资金支持中心城区加快推进企业“退二进三”步伐,有效落实“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和道路“白改黑”工程;全力配合科技城实现“一园二中心三基地”目标,支持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高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等建设;支持北部新城区建设,落实好沪宁城际铁路站前路及站前广场、大运河拓宽改造等建设资金;支持国际教育园实现属地化管理,实现与入驻大学的“无缝对接”。 3、优化支出结构,注重改善民生问题。一是完善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农保参保率及老年农民待遇享受率达到100%;完善城乡一体的区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区医保筹资标准由320元提高至400元,医疗救助标准最高比例提高到60%;扩大区医保基金支出范围,参保人员的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区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区医保参保率达到99%以上。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建立就业创业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助企业、促就业”特别培训计划,落实对失地失业人员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三是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安排资金用于农村桥梁、道路、自来水工程、公厕等建设,实施优美乡镇、卫生村镇创建奖励,继续实行农业保险,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及时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柴油补贴等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四是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相关政策,落实资金支持中小学校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支持横塘中学南片初中、枫桥中心小学移地新建、塔园路幼儿园等工程建设。五是保障城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投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落实资金保证“9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支持社区创建、农贸市场改造、公共发展新三年计划、公共环卫基础设施等建设。六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工作,加大对补贴资金的审核力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快审核兑付效率,保证财政补贴资金的安全及时兑付。 4、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区财政管理体制。2008年起实施的区财政管理体制到2010年底即将到期,为使新一轮体制制订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利于全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现行财政体制运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调整区财政管理体制。二是积极参与政策调研、制订。财政部门在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要主动参与各类政策的制订。调整整合现有政策,为我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政策支持。积极做好公共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测算,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配合社保部门做好对新政策的调研,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三是稳步推进乡镇非税收入改革。在2009年区级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改革、乡镇全面实施财政集中收付的基础上,2010年要按照《苏州高新区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启动乡镇非税收入改革,全面提升我区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四是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改革。不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积极探索与银行实行实时清算,适时推行公务卡结算试点。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大政府采购对绿色环保、
信息安全、自主创新以及地产名特产品的支持力度。五是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财政资金事前确定绩效目标、事中加强监督管理、事后实施绩效评价的全过程跟踪问效机制,开展好重点项目的评价工作。 5、加强财政监督,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等
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不断提高依法理财、为民理财的责任意识。二是严格预算执行,不随意追加支出预算。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从严从紧控制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招待费用、出国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三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进一步融合。强化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强资产管理。加大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强化各类国有资产使用、处置收入等管理,加强对闲置资产的统筹利用,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五是狠抓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