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在这里召开创新型企业建设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当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试点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组织员工捐款捐物,不少企业组织专门队伍赶往地震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同时,各试点企业在抗击南方雨雪灾害、落实节能减排和支持奥运等任务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中表现出企业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2006年以来,各地方也相继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目前,已选择了近2000家企业进行试点。其主要特点,一是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纳入规划,重点推进。二是形成了多部门联合推进的良好机制。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国资委、总工会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本地区的试点工作。三是政策措施实,支持力度大。不少地方从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重大和重点科技项目支持、人才培养和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地方试点工作成效明显。试点开展以来,试点企业研发投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不断推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不断增强。 回顾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历程,总结试点企业和试点工作的经验,我们体会必须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我们改变传统观念和认识,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企业,首先要实现观念创新,要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战略的思维、全球化的眼光、市场化的意识来实现以创新驱动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对企业而言,不仅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更要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方法创新,切实把改革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三是坚持企业为主体,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把产学研结合的基点放在产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上,放在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上,形成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长效合作机制。四是坚持大力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部门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需要重视和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形成资源整合、多方联动、有效支持、共同推进的局面。五是坚持政府引导,集聚创新要素。重在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同时要开展试点示范,加强分类指导。 二、认清形势、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两年多来,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初步成效,试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今天,在第一批开展试点的企业中有91家企业进入了创新型企业行列。这是在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创新实践永无止境。被命名的创新型企业,只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创新型企业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从国际上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国际科技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以及跨国公司依靠其科技优势,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和
知识产权、建立技术标准、构筑技术壁垒、垄断高端市场等方式,来维持和扩大其竞争优势,使我国众多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强,特别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积极应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奇瑞等创新型企业时指出,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增添发展的新优势,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上来,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在总体要求上,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眼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着眼于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着眼于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密切结合,着眼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在工作目标上,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初步确立,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强,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一大批企业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努力培育中国创新型企业500强。 在工作任务上,要研究制定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规划,按照示范一批、培育一批、带动一批的思路,扩大试点范围,通过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研究制定关键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政策,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和重点。营造良好环境,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建立企业创新的评价监测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加强政策导向及动态调整。 在保障措施上,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积极引导和支持政策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管理要素和公共服务要素向企业集聚,具体将采取以下十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重点促进企业研发费用的税前抵扣、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政府采购、激励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等政策的落实。制定和完善国有骨干企业创新友好型出资人政策。 二是加强企业创新人才和各类人才的培养。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和环境,促进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人才交流,建立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的共建机制。建立有利于科技人才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开展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企业加强职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科技素质和能力。 三是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研发机构。完善有关规划和管理办法,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化基地。 四是引导企业更加重视
知识产权和标准工作。促进企业制定
知识产权战略,加强
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注重建立健全企业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积极开展和参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努力形成更多的自主品牌。 五是加大科技计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注重反映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在具有明确或潜在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支持优势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与重点科技项目。 六是促进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引导性资金的投入,促进运用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促进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信贷担保、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工作的开展,为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创造条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七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构建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检测中心、大型仪器中心等向企业开放。加大对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八是支持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分工与合作,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为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提供便利和服务。 九是建立企业创新的交流平台。整合资源,建立企业创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发挥各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开展企业的经验交流、学习研讨等活动,为企业创新提供交流平台,创造合作机会。 十是加强对企业创新的评价和奖励。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考核办法,加强创新导向,对企业技术创新从整体上进行考核。完善奖励办法,在科技进步奖中对优秀企业的技术创新工程和平台给予奖励。 在工作要求上,已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的企业要从新的起点出发实现持续创新。要巩固试点成果,把已经形成的好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的保障机制、创新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制定和落实企业创新发展的规划。要更加重视
知识产权管理和标准制定,把
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把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机制保障,有条件的要牵头组建或参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持续创新需求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各试点企业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大试点工作力度。要按照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完善和落实试点方案,要重视学习创新型企业的做法和经验,实施企业创新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注重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和谐奋进的创新文化氛围;要在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完善研发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创新效率,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
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争取早日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 各地科技管理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把创新型企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以推进。在已有多部门联合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组织领导与协同配合,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研究制定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工作规划,把它作为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措施和有效载体,认真加以推进。要加强分类指导,对试点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要认真落实好各地方已经制定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集成资源,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同志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密切协作,扎实工作,把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带动更多的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努力塑造国家产业竞争新优势,促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切实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