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全市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紧紧依靠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紧紧依靠市人大、市政协的鼎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负重奋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在应对挑战中前行,在克服困难中推进,在化危为机中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同比增长31.9%。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元,同比增长98.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8.5亿元和5.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82.66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可达12790元和5950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5%。在2008年度全省县域突破工作中,我市由2006年的第十一位跃升到第五位,进入强县行列。 (一)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以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年初在艰难中起步。在应对危机的发展过程中,以玛钢、华翔、安宝、吉通电缆、黄龙、中粮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国家相关产业振兴规划和企业挖潜改造、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股权合作、退城进区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强势拉动下,先后走出低谷,实现了逆势上扬和在化危为机中发展。以吉林众品、众信汽车内饰材料、鑫美橡塑制品为代表的43户成长型企业,通过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步入了规模以上企业行列,从而使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14户,增长60.5%,为工业经济逆势上扬提供了后劲和支撑。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唐传生物科技、国能生物发电、恒久产业园、宏泰铸造、中石化天然气压缩母站、华商汽车物流等526个大小新项目和光大纸业、滕泰机械、祥裕食品等企业26个技改项目相继开工、竣工和投产,由此实现了骨干企业带动成长型企业进档升级、新项目纷纷落地、产业集群发展的良性互动,创造了在大危机中实现大发展的佳绩。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可实现150亿元,同比增长41.3%;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38.5%;工业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38.7%。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显著加快 在扎实推进增产10亿斤粮食能力建设进程中,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不断加大,新增耕地面积80万亩,加之普遍采取了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了机械化作业、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田等举措,虽然遭遇了严重旱灾,粮食产量仍可达到50亿斤,粮食单产全国第一,总产全国第二。林业工作突出“三查两清一确权”和“双打”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年造林2289公顷,美化绿化村屯170个。水利部门新打抗旱井992眼,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2500亩,二十家子水库、勾家店水库等5项除险加固工程全部竣工,被国家确定为水利工作重点县。农机工作以全程机械化示范为重点,主要农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提高到57.3%。气象工作积极主动,在风电资源测试、人工增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区一地”建设势头强劲,新建棚膜2560栋,牧业小区233个。朝阳坡农业科技示范园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建设标准,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新修村屯公路516公里,村村通率达93.4%。 (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 新建、改建岭西三路、西公主大街、南环城街等8条街路、10.7公里。改造人行步道和泥泞路32.5万平方米。站前广场、解放路广场、河南广场、文化广场改造如期竣工,响铃公园改造稳步推进。新增城区绿地34公顷。新装和更新路灯1309级杆,迎宾路、河南大街、公主大街以及市区5个广场实施了景观亮化,54家临街单位楼体安装了夜景灯饰。改造排水管线6000米,完成9条街路2万米的供水管网安装,ic卡水表分户改造完成37400户。清水绿带工程扎实推进,铺装污水截流干管14.3公里,市区污水收集率达到75%。加强供热管理,果断收回弃供和达不到要求的供热站点28个,接管供热面积45万平方米。投资6000万元新建大型供热站一处,集中供热改造工程基本结束。推进城市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全天候保洁长效机制,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四)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社会事业显著进步 年初确定的十四个方面66项民生工程全面得到落实。5个棚户区改造相继开工,新建廉租房24000平方米,3358户居民喜迁新居;发放住房补贴1200万元,惠及7969户最低收入家庭;改造旧有小区80个,市区原有黑楼道全部亮化。泥草房改造完成2000户;新建农村自来水工程110处,解决了47900人饮水安全问题。城镇新增就业7218人,农民转移就业26.5万人。城市低保增加5000人,人均补助标准由每月130元提高到195元。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津贴补贴有所增加,住房公积金政策得到落实。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办理了养老保险,将离职老居委会主任的退养费纳入了财政预算。街道办公条件得到改善。新建环卫工人之家,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再次提高。科技工作成效明显,通过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验收。 强力实施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对我市现有发展态势好、潜力大的小企业,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税收、环境等方方面面给予扶持,支持扶助30户小企业跨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将一批成长性好的小企业,率先引入孵化基地,支持其快速成长。 加大力度实施企业退城进区。坚持眼睛向内,挖掘内部潜力,实施退城进区,是现阶段项目聚集的有效途径。公政发2009年1号、2号文件继续执行,力促已经做好前期准备的中大、远达、东晟电机等10户重点企业尽早动工。 强力推进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项目建设的载体,要通过突破制约瓶颈,强力推进园区建设。要支持园区突破规划、土地、基础设施、资金、人才和体制机制等瓶颈问题,加大放权注资和支持服务力度,快速提高园区产业聚集能力。 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科学招商。要把大多数项目向园区摆放,加快推进项目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功能集成,打造新的增长极。加快唐传、国能生物发电、八屋天然气压缩站、10万套中重卡车车桥等续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内竣工达产。风力发电项目争取上半年破土动工。围绕汽车零部件、玉米、食品加工、膨润土、天然气等重点产业以及“六大工程”,谋划一批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重大项目,纳入到省项目库盘子。全力抓好科学招商。要采取超常规手段、超常规办法、超常规措施,在责任机制、奖励机制、招商机制和优惠政策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确保全年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200个,引进资金150亿元。 (二)统筹兼顾地发展农业、支持农村、关注农民,力争在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有新突破 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标准,加快朝阳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引领全市农业快速发展。 继续抓好增产10亿斤粮食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选用优良品种,采取先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科学抗灾防灾,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继续抓好“两区一地”建设。新建规模化棚膜园区20个,标准化畜牧小区100个。要加快现代牧业体系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千万头猪富民工程”。围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扶持和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 要在农民培训上有所突破,增强农民就业和致富本领;要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上有所突破,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上有所突破,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要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所突破,切实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在发展生态农业上有所突破,注重河道保护和小流域治理,保护黑土地,控制沙化和荒漠化。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杜绝乱砍滥伐,实现伐育同步。三年内消灭“光杆路”。 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围绕范家屯、怀德、杨大城子抓好“全省百镇建设工程”,同时把大岭、响水作为“一带”的两个轴点,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具有较强吸纳、辐射能力的区域重镇和经济强镇。同时要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解决脏乱差问题,逐步改善村容村貌。通过统筹兼顾地发展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特色化、品牌化、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三)扎扎实实地推进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品位提升,力争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上有新突破 遵循“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指导原则,按照“稳步扩容、完善功能、优化管理、提升品位”的思路,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造旧城,打造新城,着力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精心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岭西三路北段、新风大街、育文路、育民路、科贸大街和新城路网等道路建设;继续实施清水绿带工程;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景观特色;完成响铃公园改造;启动净水厂改造工程,提高供水质量。加强集中供热管理,切实解决城区供热遗留问题,提高供热质量;全面落实 在此基础上,要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科技贡献率。切实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继续稳定城乡低生育水平。积极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切实维护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旅游、档案、地方志、老龄工作。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完成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强化统计、审计、监察工作,抓好第三次人口普查。加强工商、质监、人防、司法工作。进一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