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高考已经步入倒计时,今年是浙江实行新高考的第二年,考试难易程度是否与去年相当?各科的重点、难点又是哪些?临考在即,考生应该怎样复习各门学科?为助考广大高三学子,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再次推出《2010新高考志愿填报“胜经”》,邀请我省各重点高中学科名师,就如何备战2010新高考等为考生提供独家高考冲刺秘籍。
——撰稿人:浙江省富阳中学高三历史教师王露忠
名师简介:王露忠,男,1969年生;浙江省富阳中学高级教师;1991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任教高中历史,默默工作,甘于寂寞,所带8届高三毕业班,成绩突出。教学实践的同时热心教学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做个研究型的教师,特别钟情于“史料”教学研究。03年所主持的研究课题《高中生历史材料学习特点问卷调查及数理分析》获杭州二等奖;06年所写论文《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整合的策略与思考——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课例》杭州市历史年会一等奖、浙江省二等奖,并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12期;论文《“专题式”选择题何去何从?——全国文综卷Ⅰ.Ⅱ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9期。
一、《考试说明》的不变与渐变
不变:2010年历史考试说明与2009年相比,整体上基本没有变化。这意味着2009年高考试题比较成功,实现了旧高考向新高考的平稳过渡。2009年样卷、2009年高考试卷和2010年样卷,这三份试卷透露的信息是今年复习的风向标。考试说明整体上未变,说明实行新课改高考方案的第二年,试题将总体保持稳定。
渐变:比对2010《考试说明》和2009年《考试说明》,考试内容有一个地方略有调整,即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目中“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改为“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反抗”两字被“维护国家主权”替代,可以作这样两点理解,一是近代列强的入侵,中国被动地进入近代化进程,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同时面临两大主题,即“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 “维护国家主权”的表述突出中国军民争取民族国家独立,捍卫民族尊严的深刻内涵,而“反抗”两个字把近代中国军民斗争内涵简单化和表面化。二是体现了历史高考重点考查的“民族主义”内容,尤其是近代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这部分内容集中在政治模块专题二、专题三相关内容和思想模块专题三和专题四相关内容。备考时应该予以关注。
2010样卷和09年样卷及09年高考试卷比对,2001年样卷呈现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试卷难度较大,难在对知识的准确呈现和透彻理解;难在对材料的多元解读;难在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二是选修1A权重加大。2009年选修1A仅考了两道选择题,共8分,比重过轻。调研卷两道主观题均涉及选修1A相关内容。第38题考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的“羁縻府州”;第39题考苏联与二战,涉及《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两道主观题直接考查1A内容达30分之多,有矫枉过正之感;三是重视阶段性特征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说:“高考的考试说明编写是通史体例。但是历史教材的编排,却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
一般来说,专题学习一般到大学或研究生阶段才可以进行,在高中应该以通史形式学习为主。在新高考试卷命制中,历史科目试题的呈现方式还是按照通史编制的。”调研卷的第14题“梁启超评清代学术”,第15题“中国社会重大变革”,第17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22题“美国1899——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等均属考查历史阶段性特征;四是必修内容和选修1A结合起来考查。不同模块的内容融合在同一道大题考查,对知识的调动整合能力要求相当高,实际上增加了试题难度。如第38题的3小题和第39题的第⑵⑶两小题均属此例。另外,09年调研卷和10年调研卷主观题都考查“斯大林体制”和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这是巧合还是暗藏玄机,相关内容值得关注。
二、考前备考建议
每届学生即使到考前的一个晚上也会认为历史没有复习充分,这只是一个心态问题,讲到底是信心问题。五月初,距高考仅一个月,大规模、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束,就学生如何巩固知识,增强信心提几点建议:
㈠考前如何看书?
此阶段的看书不是为了获取新知识,而是巩固已有知识。基本特点是回忆旧知识体系,而不是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具体可以这样操作,首先,阅读书本总目录,形成该专题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感悟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其次,以专题为单位回忆每一课的标题,实现两个“建立”:建立“每一课内容”与“专题标题”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阅读每课“子目”,实现“两个理清”。理清“子目”与“课”标题的关系,“子目”与“子目”间的关系。最后,关注子目下的“自然段”,达到“二个明确”。一是明确每段的核心内含;二是明确该段平时已经关注的关键句和核心词,这些句和词往往题眼。
㈡考前如何练习?
考前练习与平时不同,时间宝贵,不做无效和低效练习,也不“过度训练”。要做一定要讲实效,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去操作,一是练习,做题要限时定量,要么一次做一份文综卷,要么一次做相同分量的单课试卷,不能随意;二是矫正,即订正答案,进而回顾该知识点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三是反思,反思自己答题是否规范,树立正确的审题思路和方法,反思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和设问角度。此阶段的练习重点应放在考后的理性分析,不能因测试的分数波动而影响情绪。每做一份练习必须达到两个功能,一是重难点知识体系的题目化,即体验知识体系向题目的转化;二是把参考答案当作一面镜子照出自己解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此为鉴。
㈢考前如何做到学习自主?
文科复习有自己的特殊性。历史的备考一定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能够从“知道”上升为“理解与运用”。确保学生的备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较适当的时间去看书与回忆,以便于他们能较为系统地阅读与整理知识,进而感悟与运用这些知识。
进入五月,大多数学校采取“停课”、“减课”、“压缩课堂讲授时间”、“停发或少发学科练习”等措施,其用意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每位学生可根据自己学科强弱,把最后的时间用在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