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潜艇学院是我国唯一培养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常规潜艇部队和防救部队中、初级指挥军官及工程技术军官等各级各类人才的高等军事院校。学院座落于黄海之滨、胶洲湾畔的海滨城市——青岛,由浮山和沙岭庄两个院区组成,占地51公项,校园风景如画。学院成立于1953年8月,执行军级权限。1956年开展本科生教育,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在全国首批获得军事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开展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院校,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院担负着任职教育、研究生教育及军事硕士学位教育,大学本科、专科教育、士官教育和士兵培训等任务。学院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下设作战指挥系、航海观通系、战略导弹水中兵器系、防险救生系、外训系和潜艇专业士官与技术兵训练基地、学员大队,海军核潜艇岸港训练中心,海军潜艇战术软件中心和海军潜艇战术水声研究中心以及青岛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也设在该院。共有战术、指挥等40多个教研室及相应的实验室。学院教学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0余名。学院教学(实验)设备完善,以计算机模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领域。
学院始终坚持以军委的办校方针、原则为指导,以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战斗力建设为牵引,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坚持从严治校,严谨治学,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学院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向部队打赢负责、为学员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强化超前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通才意识;重视教员主导作用和学员主体地位,深入开展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建立了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学科体系,形成了更加符合部队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坚持科研为教学、为部队建设服务的方向,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重点,积极开展军事学术和科学技术研究。学院已基本建设成为潜艇装备论证和潜艇兵力作战指挥等重大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潜艇装备使用与管理、技术革新与改造的重要科研机构,潜艇作战软件的研制生产基地,水声技术及战术应用的研究中心和潜艇模拟训练器材的主要研制生产单位。近几年来,完成科研、学术项目3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40余项,学术成果获军队及海军级奖80多项;目前,还承担参与国家“863”和“973”、国家海洋“703”以及总装“十五”预研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
学院始终把教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坚持“事业吸引、政策激励、感情融合、制度规范”的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教员队伍建设。学院已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优、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整体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官队伍。现有教官近500名,其中,军事教官占主体,另有少数文职教官,教授30多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00多名,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官占主体;具有部队任职经历的教员占21.6%,其中有22名曾担任过潜艇艇长以上职务,既有一批在军内外有较大影响、站在潜艇学术研究前沿的名师,又有一批理论造诣深厚、部队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还有一批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贡献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骨干。
海军潜艇学院是全国最早获准对外开放的院校之一,1985年以来,先后有美国、英国等60多个国家100多个军事代表团来院访问或讲学。1998年经总部批准开始培训外国军事留学生,有力地促进了对外交往的深入开展。
近50年来,学院为潜艇和防救部队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军事指挥和专业技术人才,保证了部队对人才需求。这些毕业学员绝大多数成为部队和地方建设的骨干,其中70多名担任过军以上领导职务、300多名担任过师职领导职务,不少同志转业到地方后担任过省地级领导职务。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军队和地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面对新世纪和世界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学院党委及时提出了“建一流军事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奋斗目标。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以部队战斗力建设为标准,不断推进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一体化改革。这所具有潜艇和防救部队鲜明特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军事指挥院校,将为我国潜艇和防救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