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32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军事院校 > 正文内容

2009年后勤工程学院招生简章

作者:  时间: 2019-01-19

学院概况

 

后勤工程学院是一所培养后勤工程技术与管理军官的高等学历教育院校,也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军队“2110工程”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学院成立于1961年,隶属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坐落于山城重庆。学院主要为全军培养油料、营房和后勤信息化三大类中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同时承担后勤理论、技术与装备研究任务。

学院设有1个基础部,5个专业系,1个研究生管理大队,1个外训大队。拥有军、工、管、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有军用供油工程、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军事土木工程、军事环境科学与工程、军事信息科学与技术等5大学科群。其中,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5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本科专业,17个任职培训专业。拥有3个军队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研发中心,3个科技有偿服务与转化平台,2个院外产学研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院士、知名专家领衔,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员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3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名,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4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名,一级教授3名、二级教授3名、三级教授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5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军队院校育才奖金银奖93名,全军优秀教师13名,总后科技金星、银星、新星27人次,博士生导师30名,硕士生导师120名。

学院发扬红岩精神育人、综合学分制改革等优良传统,大力培养精英人才。建院以来,共培养5万余名学员,全军油料、营房系统约70%的干部毕业于我院,有相当一部分已走上高中级领导岗位或成为部队业务骨干,济南军区副司令叶爱群等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1998年,学院率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军队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1999年,首批被总参谋部授予军队院校“教学优秀单位”。近年来,有30多个项目获国家和军队高等级教学成果奖,学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竞赛中连续获得12个国家一等奖、23个国家二等奖,参加两届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分别获得金奖和铜奖的好成绩。

学院充分发挥5大学科群的优势,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科研成果丰硕。每年承担国家、军队、省市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200多项,科研经费上亿元。“九五”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军队、省市和企事业科研项目2200余项,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36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军队和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2项、二等奖75项,平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近百篇。《后勤工程学院学报》进入国家科技部“数字化期刊群”和清华大学“中国期刊网”,并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学院正在建设中的大学城新校区占地3000余亩,2009年将完成整体搬迁。新校区东靠生态保护区,南邻交通主干道,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依山拥水,环境宜人,与重庆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和众多高科技产业毗邻,为办学提供了良好环境。新校区的建成标志着学院办学条件取得质的飞跃,将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发展后勤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学院建成军队一流工科院校打下坚实基础。

2009年招生专业简介

1.国防建筑学

培养从事国防建筑工程研究、设计、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学员需完成建筑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外建筑史、军事建筑安全设计、建筑物理、建筑心理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营区规划、军事指挥建筑设计、营房建筑设计、野战宿营规划、军事训练场地设计等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设计I、建筑设计II、营区规划设计等。

2.土木工程

培养从事军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研究、施工、维修和管理工作的新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学员需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比较系统地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力学分析和计算、绘制工程设计图、工程测量、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基本能力;熟悉军队工程建设的政策和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初步具备军事土木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岗位转换。

主要核心课程有:工程力学(一)、工程力学(二)、工程力学(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原理与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分折、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等。

3.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从事电源分队指挥与管理的初级指挥军官和军用电力系统与设备使用、维修、监造、研究、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学员需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系统掌握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电磁场、自动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较强的制图、测试等基本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军用电力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战时应急供电系统的组成以及电力保障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军用电力系统与设备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具有电力系统与设备使用、检测、维修等专业技能,具有电源分队指挥管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和相关专业实用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磁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应急电站、移动电源与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与保护、营房供电工程等。4.国防建筑设备工程

培养从事国防建筑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野营供水装备、暖通空调装备管理和指挥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学员需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比较系统地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营区流体管道工程、给排水化学及水处理微生物学、热工学等本专业的技术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力学分析、热力计算、管网工况分析、工程试验等基本能力;掌握国防建筑给排水工程、野营给水处理、营区污水处理、营区供热锅炉及运行管理、国防建筑供热、国防建筑空调与制冷、国防建筑通风、国防建筑设备工程施工与组织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与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国防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能力,具有野营供水、暖通空调等常用装备的调试和运行管理技能;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给排水化学;营区流体管道工程;水处理微生物学;营区供热锅炉及运行管理;野营给水处理;营区污水处理;国防建筑供热工程;国防建筑给排水工程;国防建筑空调与制冷等。

5.环境工程

培养从事营区环境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学员需完成军事环境工程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等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水、大气、物理污染、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军队环保法规和环境标准,熟悉军事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监测、评价、管理等整个过程,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提出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现代化学基础、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军事环境管理、营区设备管理、军事环境监测、军事环境评价、军事区域水污染控制工程、营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军事固废处理处置技术、军事物理污染控制工程等。

6.管理工程(营房管理)

培养从事营房工程建设管理、营区房地产管理和战时基建营房保障工作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毕业学员需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掌握建筑工程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技能和较强的工程管理能力;系统掌握平时基建营房管理、战时基建营房保障、营房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营房修缮与加固等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营房管理能力和勤务保障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理学、建筑力学、营房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营区房地产管理、营房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军队工程项目管理、营房修缮与加固等。

7.自动化(仓储)

培养从事军事仓储自动化系统使用、维修和开发的技术和管理干部。毕业学员需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比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原理、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控制网络、可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程序设计、军事仓储管理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仓储自动化系统设计、维修和操作等基本能力;掌握军事仓储自动化系统设计、仓储机械设备管理、仓储信息系统开发、军事仓储管理等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与相邻专业知识,初步具有军事仓储系统设计、仓储设备运行管理和运用机电信息技术研制、改进军事仓储系统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自控原理、电子技术(数字、模拟)、MCS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技术及应用、控制网络、Oracle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仓储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仓储自动化系统与设计、仓储机械设备。

8.自动化(油料储运)

培养从事油料储运自动化系统与工程的研究、设计、使用及维护的技术和管理干部。毕业学员需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比较系统地熟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自动控制原理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国防油库信息采集、传输与处理技术等本专业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了解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理论,熟悉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掌握油料储运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原理、设计方法,具有工程管理和运行维护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一定的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军用油库、油料勤务、油库测控技术、油库自动化系统、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等。

9.指挥自动化工程

培养从事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研究、设计与管理的专业技术干部。毕业学员需完成后勤参谋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养:比较系统的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军事运筹学、后勤指挥与管理等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组织计划、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应用等基本能力;掌握后勤指挥自动化理论和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组织、设计、管理等专业知识以及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与相邻专业知识,具有后勤指挥自动化技术保障和分队指挥管理能力、初步的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研究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电子电工学、军事通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与信息发布技术、软件系统开发、军事运筹学、后勤指挥自动化、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安全与保密、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司令部工作与参谋业务、后勤指挥学。

10.应用化学

培养从事军用液体燃料、润滑油脂、特种液、油品添加剂的研究、应用、测试分析与质量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学员需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比较系统地掌握大学化学、石油炼制与化工、仪器分析、动力装置等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及实验分析能力;掌握军用液体燃料、润滑油脂、特种液、装备用油、油料技术管理等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油品分析、模拟台架试验技法;具有正确使用和管理油料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与相关专业知识,初步具有军用新油品研制和解决油料质量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实验、石油炼制、油品分析、仪器分析、液体燃料性质与应用、润滑油性质及应用、润滑脂与特种液、模拟台架试验等

11.管理工程(油料管理)

培养从事军队油料供应管理及作战油料保障的高级管理人才。毕业学员需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比较系统地掌握运筹学、系统工程、管理学、技术经济等管理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计划、协调能力;较好地掌握油料工程技术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管理学、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油料技术管理与供应保障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理学会计学、技术经济、油料管理信息系统、油料应用、油料装备、油库技术基础、油料管理理论与方法、战时油料勤务。

12.油料储运工程

培养从事油料储运与供油工程的研究、设计、使用、维修、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学员需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业务素质:比较系统地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本专业的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测量、金属工艺操作等基本能力;掌握油库设计与管理、油库安全技术、输油管线工艺设计、油料装备等专业知识,熟悉各军兵种油料保障设施、设备及工艺系统;学会油料收发作业、油料装备使用、维修等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熟悉相关学科领域和相邻专业,能够进行油料储运与野战供油工程设计、油料装备运行管理和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改进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军官气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岗位转换。

核心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与制造、泵与风机、油库设计与管理、军用输油管线、油料装备。

 

2009年后勤工程学院招生专业一览表

专业名称

学历层次

学制

招生对象

国防建筑学

本科

五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 业生

土木工程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环境工程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国防建筑设备工程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管理工程(营房管理)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自动化(仓储)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自动化(油料储运)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指挥自动化工程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应用化学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管理工程(油料管理)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油料储运工程

本科

四年

地方应届高中毕业生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