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中副校长叶玉昆:高考填报志愿存在风险性导致的不公平现象一直备受考生家长诟病。知道分数后填报志愿的好处,会让平时估分不准但成绩较好的考生减少吃亏的可能性。知道分数后填报志愿,对考生报志愿的指导性会更强。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长刘金武:实行知分后填报志愿的新政策,对应届生有好处。因为从历年的估分情况来看,应届生高考估分都很不准确,容易出现保守估分。今年实施这个政策,学生填报志愿会“量分而行”。 知道了分数也有苦恼。考生都处于透明的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名校扎堆的现象,成绩不错的都去填报一个学校。还可能造成“大小年”现象更加明显。例如去年华中科技大学在河南的生源都没有招满,原因是他们在2008年的分数线比重点线高30分左右,2009年学生都不敢报考。如果分数出来后学生再报考,考生会一窝蜂地去报考一个学校,抬高这所高校的分数线,出现某些高校的填报志愿“大小年”现象。 郑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穆禾:知道分数再报志愿,不会出现好学生不敢报考重点院校的情况。由于填报志愿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往年的录取线也仅能作为一个参考,更重要的是高校往年在河南录取到的学生的平均分数线,这个分数线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是多少。掌握了这些信息后,考生再报志愿时,才不至于出现落榜现象。 河南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郑观洲:目前,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上还存在一些争议,如高校反映录取考生成绩“扁平化”(集中在某一分数段),限制了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等。但它能有效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提高考生志愿的满意度,减轻高分考生落选问题,对考生特别是对高分考生有利。
今年我省同时推出知分报志愿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有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发挥二者互补作用。知分报志愿为考生选择学校和考虑志愿排列顺序提供了数据参考,平行志愿可以有效化解知分报志愿容易出现的志愿扎堆问题。 洛阳市招办副主任任晓雨:目前全国各省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方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考前填报志愿,二是考后估分填报志愿,三是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目前三种模式在各地实行的情况不同。 考前填报志愿:根据模拟考试、考生平时成绩和高考前的状态来确定。通过模拟考试让考生明确当前自己在本地区所处的位置,再根据这个位置来选择相应水平的学校。以北京市、上海市为代表。 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学生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来估分,再由教育部门划定估计分数线,考生依据估计分数线填报志愿。以天津市、山西省、河南省等近10省市区为代表。 知分填志愿:即考生高考成绩、分数线甚至考生成绩排名公布后,考生根据相关信息再进行填报高考志愿。以江苏省、山东省等省市为代表。 任晓雨表示,三种高考志愿填报方式各有利弊。考前报志愿的好处是可以充分保证考生的专业兴趣;估分报志愿的好处则有利于考生按照兴趣爱好填报志愿,有利于各类学校都能录取到一些优秀学生;知分报志愿的优点在于考生知道成绩后,会认为心中更有“数”,可量体裁衣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缺点是容易造成扎堆等。 考生,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女生徐驰:分数很不好估,尤其是应届生,因为没经验,最多也只是在平时练习时尝试估一下分数。以前估分填志愿,她总是担心因估分不准确,与好学校擦肩而过。“要是知分填志愿我就不怕了。”她表示,因为有了分数,她就很清楚自己的高考成绩所处的位置,报起志愿来,目标相对更准确一些。 考生家长:喜忧参半,担心今年报志愿难度不减。“喜忧参半。”家长刘四平用这四个字形容自己刚知道今年新政策时的心情,喜的是知分填志愿,可以避免学生因估分失误、位次不明、录取线不明等原因造成填报选择性的错误,忧的是第一年实行这种方式,到底该如何报考?“新政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今年报志愿仍然很难。”他说,毕竟高校各专业间有冷热之分,而且学校和专业的位次与考生的位次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报志愿时,在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间很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