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的夏天静悄悄。
今年,清北暑期综合营没有举办;最近,北大中学生化学学科的秋季营也确定取消了。(清北的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秋季营是否取消,以及 是否还有清北寒假综合营,京教君将会持续关注。)

按照去年的时间进程来看,清华和北大的暑期综合营在高考结束后就应该发布简章了,不过今年直到入秋了也一直没有动静。

2024年北京大学招生官网界面

2024年清华大学暑期学校招生简章
过去,对许多竞赛生而言,金秋营是一个重要活动。而对于综合素质突出的高考生来说,清北暑期营也颇受关注。
大体上说,在金秋营或暑期综合营拿到了“优秀营员”称号,上清北的几率相对会更高。
而今,这条通道关闭,无疑在家长圈中投下一枚“震慑弹”。
值得关注的是,清北今年多个硕士夏令营活动也取消了。一切都清晰地表明,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系统性的高校招生改革。

这一系列动作究竟释放了什么重磅信号?竞赛生和尖子生的清北之路是否会受到影响?家长和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专业人士表示,清北营的取消,开辟了一条更公平、更透明、更回归教育本质的路,也让强基+高考变得更加重要。
清北营取消?!
“重要环节”迎来调整
清华北大这次真的是“下狠手”了!
从暑期到金秋,一系列曾被学生和家长视为“重要环节”的选拔活动被逐一按下暂停键。
1,金秋营已明确取消
金秋营,原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面向高水平竞赛生设立的早期学术活动,堪称通往名校与决赛前的关键战场。
据了解,营期中的学术内容与研究报告,曾在一定程度上与后续强基计划面试形成关联;部分表现突出的学员,亦曾获得专家推荐。对于获得银牌以上的省队学生,参加金秋营将在后续参加强基校测中占据优势。可见其在过往招生环节中的重要性。
今年,北大中学生化学学科的秋季营已确定取消,据此推测,数学、物理等学科大概率也不会举办。
金秋营的取消,对于国集保送的顶尖选手影响程度有限,他们依然能凭决赛成绩脱颖而出;但对省一学生而言,是有冲击的。他们曾将金秋营视为竞赛路上的“双保险”,如今这条路不再可行,便更要审慎地规划后续的竞赛与高考准备。
2. 暑期综合营并未举办
暑期综合营不限制学科,看重综合成绩,名额往往高度集中于各省市的顶尖重点高中,通常是校内排名靠前的学生。
与金秋营类似,在综合营中被评为“优秀营员”的学生,在强基计划面试环节会有一些优势。
今年的暑期综合营并未举办。这条曾专属于部分重点高中尖子生的赛道取消后,将会让所有高考生在强基计划环节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清北为何“下狠手”?
背后释放三大重磅信号
一连串的“取消”动作,绝非偶然。结合今年清北强基计划的重大调整,三大改革信号浮上水面。
信号一:回归高考,去“功利化”,捍卫教育公平底线。
这是最核心的信号。
从以往来看,有了金秋营教授推荐认定的学生,更有几率锁定清北;而暑期综合营的入门邀请码,对于一些普通学校的头部学生来说,可能很难拿到。
现在,清北“下狠手”砍掉这些“场外因素”,意味着考生们看重的营优评级已成历史。此举将人才选拔拉回“高考成绩+强基校测”的核心轨道,既守住课内成绩基本盘,也需系统性备战校测的笔试与面试。
这一变化对所有学校的头部学生堪称“普惠式”利好,它简化了竞争规则:当大家都靠高考和强基分数说话,人人皆有可能成为黑马,清北的悬念自然也会到最后一刻揭晓。
信号二:强基计划更注重公平与全面,选拔真正的未来领军人才。
强基计划更注重选拔效率与公平。
去年,破格入围考生会单独进行考核。
但今年,破格入围考生,和其他考生一样,统一参加考核测试,考核环节包括学科基础素质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和体育测试,未完整参加各环节考核的考生不予录取。
这正是提高选拔效率和公平的体现。
清北两校强基考核科目趋于一致。
北大强基校测之前是统一考“语文+数学”,今年科目改回“理科考数理化,文科考语英史”,清华则为“理科数理化,文科数语史”,两校强基考都分文理,这也让备考清北强基的学生在备考环节更加从容。
信号三:剥离竞赛功利性,倒逼学生全面发展。
过往,为抢占金秋营等选拔先机,部分学生从初中就开始“脱产”备赛,严重偏科,形成了“重竞赛轻综合”的学习模式。一旦竞赛失利,高考也难以跟上,满盘皆输。
如今取消金秋营,竞赛的“功利化滤镜”被强行剥离。它倒逼学生和家长重新思考:搞竞赛,究竟是为了升学捷径,还是出于真正的热爱与天赋?答案显然是后者。
学生在保持学科特长的同时,只有死死守住课内成绩的基本盘,才能实现竞赛与高考的平衡。这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让学科竞赛回归其发掘、培养学术苗子的本质初心。
孩子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面对清北取消金秋营这样颠覆性的变化,家长们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更重要的是调整心态,科学规划。
对于竞赛生,
需要竞赛、高考两手抓。
如今,竞赛从“升学敲门砖”变为了“能力试金石”。其价值更多体现在拓展思维、证明学习能力上,而不再是直接的入场券。
随着金秋营的取消,省队考生需要做的就是冲击决赛,争取国集保送或金银牌。同时,不能放松高考,因为清北强基计划以及清北数学英才班、清华物理攀登计划都是对高考成绩有要求的。因综合成绩不达标,而未能被清北录取的金银牌考生并不罕见。

对于获得省一、省二的考生, 虽具备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的资格,但仍需谨慎评估后续路径的风险;而对于省三的考生,则必须清醒认识到:唯有通过优异的高考成绩,才能获得入围强基计划的门票。
高一学生尚有试错与探索的空间,但对于已升至高二、高三,特别是尚未获得金银牌奖项的学生,不建议再“脱产”赌竞赛,必须立刻将重心调整回课内学习,保证高考成绩的优异。
对于综合尖子生,
强基计划是重要的升学通道。
各营取消后,强基计划成为清北等顶尖高校选拔人才主流通道之一。无论是综合学霸还是竞赛高手,最终都要汇聚到强基这个平台上进行比拼。
学生家长需早做准备,深入研究目标高校的强基政策,包括笔试科目、面试风格、培养模式等。校测的笔试难度通常高于高考,涉及大学先修知识。面试则看重知识面、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潜质,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