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通知,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助力大学生就业。在产业变革加速的今天,这种“快速响应、精准匹配”的模式,不仅为学生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也开辟出一条产教融合新路。
微专业的内涵
定位:微专业是在专业系统中具有专业性质的最小单元。
第二条 定义:微专业是以达到职业资格标准为目标,由不超过主修专业总学分 4%的一组课程所构成的专业。
第三条 功能:微专业使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
第四条 作用:促进专业建设,打造专业品牌;扩大就业选择,提升就业质量。
主专业与微专业的关系
主专业具有系统性,学程长,渐进式更新;微专业具有针对性,学程短,市场化回应。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主专业+微专业,学主业安身立命,修微专业锦上添花,使学生具备“一专多能”的职业素养
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2022年高校毕业生总量突破1000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招工难现象依然大量存在。由于一些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使部分大学生面临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那些掌握现代经济发展所需技能和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始终是劳动力市场中的“香饽饽”,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
开设情况
2022年5月,广东工业大学首个微专业“智能建造”开班。首届学生是来自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21级的50名本科生。
广东工业大学微专业一览表 | |||||
微专业名称 | 学院 | 学分 | 首次开设年级 | 起止学期 | 面向对象(专业) |
智能风电 | 机电工程学院 | 14 | 2020 | 3月7日 | 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 |
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 | 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 | 18 | 2020 | 3月5日 | 主修专业不限 |
智能建造 |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 12 | 2021 | 2月7日 | 土木工程、道桥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交通运输 |
人工智能数学基础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15 | 2022 | 3月5日 | 主修专业不限 |
工业数字经济 | 经济学院 | 12.5 | 2023 | 2月7日 | 理工科专业 |
氢能 | 轻工化工学院 | 15 | 2021 | 5月7日 |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 |
湾区治理 | 法学院 | 24 | 2022 | 3月6日 | 主修专业不限 |
领导力开发与管理 | 管理学院 | 24 | 2022 | 3月6日 | 理工类专业背景的学生优先 |
智慧医药 | 生物医药学院 | 15.5 | 2022 | 3月7日 | 主修专业不限,先修课程不限 |
2023年3月,四川旅游学院预制菜产业学院开设了预制菜加工与管理微专业。
就业前景
从实践来看,拥有微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普遍受到劳动力市场的欢迎,就业前景广阔,适应性明显增强。有专家认为,微专业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职业竞争力,值得在普通高校中大力推广。
社会评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评:微专业通过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需求,提炼某一领域的核心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着重解决大学专业设置与新形势新发展下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产教结合,聘请企业家或有经验的创业人员现场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肖明评:微专业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更为重要的是,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微专业加上多元化的知识体系,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高校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颖评:打造“微专业”,可以敦促高校把触角延伸到社会型教育,更关注就业市场的需求,提升社会责任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帮助其实现“想学就可以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什么有用就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