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介绍,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上万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建设上千所优质普通高中。同时,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升级,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的规模,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总之,我们将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
双一流”高校的发展历程
2017年1月:“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明确实施办法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教育部、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2017年9月21日:首批“双一流”名单公布,打破终身制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共137所大学,包括了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每五年评估一次,打破终身制。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2022年2月11日: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发布,部分首轮学科警示与撤销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和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其中16个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被公开警示或撤销。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2025年1月19日:教育强国规划纲要发布,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要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完善质量、特色、贡献导向的监测评价体系,健全动态调整和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资源配置力度。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2025年3月5日:“双一流”本科扩容,新兴学科布局加速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将推进“双一流”高校本科扩容。以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培养,进一步借科技转型产业变革的规律来加大人才培养,比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要加快布局。优化现有的学科,并适度增强新的学科。同时稳妥扎实推进“双一流”高校本科扩容,大力提升职业教育。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985、211、双一流高校分布
“双一流”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顶尖力量,代表了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最高水平。其地域分布不仅反映了各省份的教育资源分配情况,也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按省份统计,北京、江苏、上海入选的高校数最多,都在10所以上。中西部地区的“双一流”高校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例如,河南、河北等人口大省分别仅有2所和1所“双一流”高校,而青海、宁夏、贵州等省份则各仅有1所。
未来,通过优化高校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加强地方高校建设等措施,有望逐步缩小区域间的高等教育资源差距,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将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结
随着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不断扩大和“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也将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