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冲进全球影视票房榜前10!
就连奥斯卡评委都喊话饺子,希望《哪吒2》可以角逐奥斯卡奖,自己能有机会为它投票。
此前饺子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首次公开了部分《哪吒2》因时长而不得不删减画面,在全片1900多个特效镜头、一万多个特效元素忍痛割爱做取舍。
图源:哪吒和龙王打斗画面
五年磨一剑无人问,一朝登顶天下知。电影中“你绘我无畏”,现实中“我助你登顶”。
这五年,哪吒从天降魔童到红衣少年,饺子也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风霜染白发的中年,活出了现实版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们被饺子导演“五年磨一剑”的死磕所打动,而不仅是饺子,还有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等人,都能教会我们一些或许听起来老生常谈、但确是人生答案的事。
1
热爱
是唯一的答案
5年前,《哪吒1》上映后饺子写过几段话,其中一句: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说“要做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动画,饺子曾放弃过。
虽然从小热爱绘画,学生时代历史课的课本上满布涂鸦;但在报考大学时,依然选择了稳妥。
毕竟家境普通,在社会上能靠画画赚钱的人凤毛麟角,强行压灭了兴趣爱好的火焰,因为父母都在医院工作,选择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就读。
大学时还画的一手好画,基本上承包了学院年级所有的板报工作。每次作品总是在各个学院一众的板报中脱颖而出。
但主要还是专业学习,后来大三时,“时常感到憋闷,心中一直有团无名火在烧”,直到经同学介绍,接触三维动画软件学习,才有种全身经脉逐渐疏通的畅快感。
但仅凭一腔热血的热爱,不能当饭吃,也换不来一份工作。
即便自己在热血之余,做了大量的对比和判断。在网上找了许多当时从业人员的作品,并与自己做的内容进行对比,觉得自己的希望还是比较大。
但现实不要“你觉得”,现实面前,需要拿成绩成果说话。
为了做出作品证明自己,饺子开始了3年零8个月在家闭关的死磕。
周遭人说“杨家出了一个疯子”,来看望的朋友说“你好自为之吧”,他并非没有受挫,但他想像哪吒一样,打破成见、扭转命运。
三年零八个月,宅在家里每日“客厅、卧室、厕所”的三点一线,为了10多秒的一个镜头,能连续不间断地渲染三天;
三年又五年,《哪吒1》花两年时间磨剧本,剧本前前后后一共改了66版,“江山社稷图四人抢笔”一景抓着草图死磕两个月,请不起动作指导就亲自上阵;
五年又五年,《哪吒2》哪吒10秒的穿心咒撕裂效果做了一年多,千军万马的海妖铁链特效也花费数月才完成。
这十余年的死磕,没有人知道最后能否成功。
《哪吒1》出品方找来合作的时候,也是抱着试水的心态,“我们就花三到五年的时间去做一个东西,成了就成了,不成我们也认,只要我们努力就行。”
《哪吒2》耗时五年,完成之时正值所谓的国漫低谷,没人敢确定,还有人记得哪吒、在等着哪吒。
支撑这十余年死磕的,支撑《哪吒》大获成功的,唯有热爱,不遗余力的热爱。
而很多时候,能做成的事情,背后无一不是热爱在支撑。
比如最近给AI行业带来震荡的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和团队,走过漫长的16年积累过程,有工程师会为优化一个算法连续鏖战三年。能支撑下来,唯靠做研究做探索做创新的热爱;
比如成为全球四足机器人行业头部公司的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只有30多岁却有20多年机械设计经验,“你 24 小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不信问题解决不了”;
甚至之前,首个全球热销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和团队,在三四年里,跑遍了全国100多个地方去扫描中国的古建筑。
能支撑下来,唯靠要“做好游戏、让游戏成为和电影、音乐、戏剧一样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热爱。
热爱,让我们义无反顾地去做喜欢的事情,让我们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让我们对同一件事有无数个“三分钟热度”;
让我们明知道坚持的过程中,要经过长期的大量的痛苦煎熬,最后可能只能获得非常短暂的一点点愉悦,甚至什么也得不到,但依然愿意去赴那一场不管结果怎样都“自觉值得”的过程;
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浸入人生的冷,在其中切身走上无数回后,又无数次地沸腾,不断散发生命的热度。
2
父母
是孩子行走世间的底气
如果说饺子是另一个逆天改命的哪吒;
那么饺子妈妈就是另一个不顾疼痛、也要“拥抱浑身是刺的哪吒”、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的殷夫人。
饺子在家“啃老”闭关做动画的3年8个月;
也是饺子妈妈用每月1000元的退休工资维持母子二人生活,去蹲超市里的特价菜的的3年8个月。
如果你的孩子天生魔童,老打架斗殴惹是生非,你还会爱他吗?
殷夫人的答案是:会。
如果你的孩子在家“啃老”、看起来不务正业,你还会爱他吗?
饺子妈妈的答案也是:会。
殷夫人从没在乎,哪吒是魔是仙,因为是娘的儿,娘永远爱;
饺子妈妈也从没在乎,饺子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是娘的儿,娘永远支持。
这才有了《哪吒》,有了饺子如今回看来时路,“我能走上这条路,多亏了父母对我的支持和包容”,有了那句网评“多少孩子终其一生,都在等一个殷夫人式的拥抱”。
殷夫人的一个拥抱,让无条件的母爱具象化;敖光的一片龙鳞,让“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守护成父爱天花板。
而现实中也不乏“取下自己最硬的龙鳞、给孩子打造最硬万龙甲”的王者父亲们。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父亲,从不问他考试排名,只关心“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让梁文峰在面对问题时,更注重思考的过程与方法,而非单纯追求分数的高低,坦言“这种对解题本能的呵护,是我后来敢于挑战技术无人区的底气。”
图源:AI
DeepSeek-V2的关键开发者之一罗福莉的父亲,从小教她“一步一步设定目标”:
初中,她进入市里一所排名很靠前的学校,成绩只能排在中下。父亲定期和她一起回顾目标、调整计划。
因为阶段性的目标并没那么遥不可及,罗福莉每次都是超额完成任务,形成了很好的正向反馈。
上大学以后,她开始自己给自己分解目标,转到计算机专业、提高绩点、进实验组、做学术研究,分阶段逐个达成,才走出了外人看起来似乎一蹴而就的“天才之路”。
“AI教母”李飞飞的父亲,会带她花好几个小时捉蝴蝶、观察水牛,或捕捉竹节虫带回家做宠物。
这些看似无用的日常,让她知道了什么是纯粹的好奇心,也成为她日后塑造人生的力量,“我对探索自己视野之外的事物,产生了永不满足的渴望。”
诚然,任何孩子的成功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但《哪吒》中的父母和现实中饺子等人的父母的教育,让我们看到:
父母,是孩子行走世间最大的底气。
爱和引导,不一定让孩子功成名就,但会让孩子在不确定的时代和未来中,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3
人才不是被筛选出来
而是被环境滋养出来的
《哪吒2》的大爆,让饺子被置于简单粗暴的个体成功叙事中。
却忽略了,他曾困于单一评价标准中,被贴上啃老的标签。
《哪吒》成功前,他是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妄图跨行做动画痴人做梦的医学生,是不务正业的啃老族;
《哪吒》成功后,他是能将哪吒突破穿心咒时,千万根冰针组成人体解剖血管图的全面医学生,是有文化的国漫之光。
和他一样经历这评价前后反差的,还有《黑神话·悟空》游戏制作人冯骥。
《黑神话·悟空》没成功前,本科读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玩游戏是玩物丧志、自毁前程;
《黑神话·悟空》成功后,是有文化的文化工作者,进入游戏圈就是降维打击。
我们的评价标准,似乎总是以结果为导向。
从最近小镇做题家一词的风评变化,也可见一斑。
因为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成功,这个出生在广东湛江吴川一个普通家庭、考入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的高考状元,开始被媒体宣扬小镇做题家们的胜利、感谢小镇做题家的死磕、赞美小镇做题家是国家的财富。
做成了,是胜利的、被感谢的小镇做题家;没做成,是只会刷题死读书的小镇做题家。
不顾“出身小镇的高考状元,被惯性认为是刷题刷出来的”的评价惯性,忽略了梁文锋从小便显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初中阶段就已经完成高中数学的自学,甚至开始接触大学的数学知识。
这让我们一边在饺子等人刷屏的叙事中获得慰藉,原来现在的评价环境,对啃老如此包容,对游戏如此正面评价,对小镇做题家如此肯定;
一边心中依然会有怀疑的声音提醒自己,他们不过是个例。
成功了的他们背后,还有很多个他们,没能成功。他们未被辜负的热爱背后,还有很多个热爱,没有抵过漫长岁月。
人才从来不是被筛选出来的,而是被好的环境滋养出来的。
只有当我们社会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多元,不再简单粗暴的成功叙事、不再优绩主义、不再给各类孩子贴标签,尊重他们的选择、允许他们成为自己:
我们的社会,才会出现越来越多如梁文锋饺子冯骥之类的人才。
梁文锋曾说:
“以后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因为整个社会群体需要被事实教育。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教育环境的完善,亦是如此。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饺子梁文锋等人,需要更多的事实和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