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31

没有了目的,生活便郁闷无光。——乔治·埃略特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家长课堂 > 正文内容

母亲吐槽985女儿,点醒不少家长

作者:新考网  时间: 2025-01-12

他很遗憾,自己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他的妈妈却告诉他,还不如不读。

尽管许多父母都说“知足”,但是当涉及到子女的学业和未来要去哪个学校时,总免不了互相比较。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进入一个好的学校,对他们来说,这并不只是一种期待,而是一种对将来的培养。

但是,也存在着无法充分满足人的意愿的情形。就算你的子女考上了一所好的学校,你也不能说你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得很好,或者说你的人生就没有别的问题。

一名母亲表示:“我很遗憾养出一个985分数的女儿”,她真希望自己没有读过这本书

“我很遗憾让自己的孩子考上985大学”——在这条新闻的后面,隐藏着一个妈妈的纠结和无助。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所顶尖的985大学的毕业生,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找到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是,她的孩子提出要去上海打工,她心里很难受,也很着急。

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既包含着对自己女儿前途的期望,也包含着她内心的挣扎。她想让自己的孩子到上海去发挥自己的才能,争取财务上的自主,给他们一个安定的人生。可是,事实让她纠结不已。

她的孩子在上海的日子跟她想像中的完全不同:爱干净、上班累,回到家里又不愿意干别的,这些都让妈妈感到非常无奈和痛苦。

这个遥远的地方所造成的伤痛,不但在空间上,而且在感情上也一样。妈妈在城里,孩子在异乡流泪。分离和分离的痛苦,是一家人心中的一块心病,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她无法释怀。

但是,一个深刻的矛盾是,尽管妈妈心甘情愿地来上海,但是,她所要面对的问题,就更多了。

母亲担心老公,他的健康状况很差,要多加注意。而且,她还得依靠她的孩子和她老公的退休金,她的前途也是一片迷茫。这些都使她的妈妈面临着难以选择的困境,她对前途的忧虑与无力感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

我母亲对这些没读过大学的学生表示了深切的嫉妒。她看着他们结了婚,生了孩子,彼此关心,就象一家人似的。这一对普通的家庭生活的艳羡,突显了她对现状的纠结与遗憾。

出国念大学,忽视成本

从目前的情况看,上大学已经逐渐成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一种选择。这个决策常常被看作是开阔学生视野和提高学术水平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个决策的代价常常被忽略。

首先,到国外学习造成了地域上与家庭的分离。如果孩子们离开家乡去旅行,那么家长与孩子们的交流与支援将会大大减少。这个隔阂不但体现在身体上,更体现在感情与精神两个方面。

在压力大的时候,家人们只能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聊天来交流,这样家人就不能共享自己的一份子。

其次,去其他省份就读的学校,无论在职业上还是在社交上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在异地求学期间,留学生往往逐步融合到本地的社会、生活圈子中去。但是,这也有可能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就离开了这个国家,或者是去别的地方工作。

一些学生的学校势力范围很小,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在本地工作和居住。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们要努力地去融入新的生活,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父母们也要面对由于没有了孩子而产生的孤单与无奈。

而且,离开家园还可能造成不同的文化与生存模式的矛盾。由于“异地求学”与“异地留学”的背景差异很大,因此,“异地”留学的留学生要尽快融入当地的社会,融入当地的新社会。

在这个转变的进程中,他们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包括饮食,语言,社交等。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靠自己的努力,还要靠家庭的配合与了解。

父母在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遇的时候,也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考虑,其中有整个家庭的幸福,家人的健康,还有将来的人生处境。所以,本文并非只是一则亲身体验,而是一则令父母深思的个案研究。

这让我们意识到,学习并不只是一种学业上的训练,而是一种涉及到一系列的家庭与社交方面的关系。

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并把您的意见说出来?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