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第一个被打破的铁饭碗,
可能是教师。
前不久,北师大一个团队研究,到2035年,将有150万小学老师过剩,37万初中老师过剩。
中小学教师岗位或面临过剩风险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近五年教育类相关专业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普通本科院校教育学门类毕业生数量,从2017年的14.19万人,已增长到2021年的18.43万人,五年间规模扩大30%。
激增的还有普通专科院校教育与体育大类专业毕业生数量,两大类毕业生数量已从2017年的36.20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48.62万人,五年间规模扩大34%。
图源: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
其实吧,教师铁饭碗不牢这件事,不止发生在预测的数据里,在当下已经有不少征兆。
从2002年到2018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基本维持在1500~1600万的水平。自2019年出生人口跌破1500万开始,人口一直在快速下降。
所以等2019年后出生的这批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在2025~2026年,小学的生源开始明显下降;到2030年,状况会非常严重,和之前维持了几十年的常态相比,学生几乎会减少了一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乔锦忠团队,曾用模型预测了2020年到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在2024年达到高峰约1.46亿,随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
学龄人口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部分幼儿园、小学的生存。
2023年,湖南教育厅发布通知,提出“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撤转”。
《通知》提到:有序组织幼儿园设并转撤。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应办成公办园,农村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增幼儿园。幼儿园学位富余的地区,要切实合理地引导办园质量较差、幼儿人数较少的幼儿园合并、撤转。
近日,河南省唐河县教育体育局发布《关于撤销唐河县源潭镇三王庄小学等39所学校的决定》。
而随着学校数量减少,师资配置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教师超编已成必然。
根据北师大科研团队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先短缺后过剩。
去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新增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及的21个从严控制新设专业中,就包括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并指出教育类专业原则上不再新设。山东省教育厅等5部门也在去年印发了《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文中指出,进一步提到将调整优化师范教育相关专业布局。
有专家分析认为,高校师资培养体系需进行相应调整。现行师资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缺编,语数等大课类老师相对容易过剩,而艺术、体育、科学等小课类老师更为短缺。
对于学生的影响
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岗位日趋饱和,势必将给学生升学和就业带来影响。
近期,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教育局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透露,除高中教师外,今后一段时间内,当地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均超过需求量。因此,桃江县2024年已暂停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高中起点本科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也大为缩减,未来10年高中阶段缺少教师将主要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选调。
2024年江苏全省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计划1898人,涉及12个设区市、52个县(市、区),对比23年招生计划2742人减少844人;湖南省2024年高中起点公费师范生计划2911人,比2023年骤减了3028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4年江苏乡村教师名额减少了,但高考录取分数有所上升,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
教师行业尽管有诸多优势,但也有很大的压力和无奈。“月满则亏,水满则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