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中生都不清楚自己想要读什么大学和专业。这件事必须提前重视起来,因为大学专业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甚至影响你的一生。
究其原因,在于很多高中生和家长对大学专业的认识很模糊。对自己想学的专业一是说不清楚;二是即使有目标也说不出来到底为什么想学某个专业,对于这个专业未来的就业要求和职业状态更是完全不了解。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中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主动去了解、去探索。
今天就介绍一下如何根据高中生的成绩(擅长的学科)、兴趣和性格特征,来选择大学专业。
根据擅长的学科选专业
高中生选专业的时候,如果对自己的兴趣和性格一时把握不准,不妨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专业。这样上大学才能学得轻松,而且成功的机率更大。
考生在平时学习当中,要不断发现和总结自己的优势学科是什么,挖掘自己的特长。首先为大家整理了针对高中9个科目的相关专业推荐,供参考。
喜欢语文的同学,可以选择语言文学类专业,如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类的专业。
喜欢数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
喜欢外语的同学,可以选择语言文学类专业,如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类的专业。
喜欢历史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历史学、图书馆学、档案与图书情报、国际关系等专业等。
喜欢地理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勘探,测绘测量,遥感,资源环境等地理类,地质类,勘探类,测绘类,规划类,气象类等。
喜欢学习物理,数学成绩也不错的同学,选择范围就很大了,基本上大多数的工科专业都可以报考。
喜欢化学的同学,可以选择材料科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等专业。
喜欢生物的同学,可以选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医学类的专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专业
按照兴趣选择专业,对于高中生来说很有必要。只不过关键在于,高中生能够准确识别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此给大家一些建议:
如果对自己的兴趣不明确,选择专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排除法,把自己不能接受的职业或者大学的学科专业类别先排除掉。
例如不学医学类、不学理学类、不学农学类。再在可接受的职业或专业范围内选择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好感专业就相对容易了。
2.选择基础学科专业。
现在有很多高校推行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学生可以在入校之后先学习一些基础课程,一年或二年之后再去选择专业方向。填报时选择这一类高校,可以暂时解决孩子选择专业的问题,因为孩子在这期间对某些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可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或者在兴趣不聚焦的本科阶段学习基础学科专业,为以后的再次选择奠定深厚的基础,留出更大空间的转换空间。考生可在大学四年期间找到兴趣点后,到研究生阶段再依兴趣进行专业的具体选择。
3.选择专业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或选择大类专业。
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了解各个专业,再有目的地进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方向。
根据自己的性格选专业
注意,个人性格不是自己或父母的直观感受,而是需要科学分析的。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性格包含有许多维度,如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对数字敏感还是对文字更感兴趣?习惯抽象思维还是具象思维?
心理学界最具代表性的性格类型理论之一的美国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将人的人格分为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与传统型。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性格特点,可以为这六类性格的考生选大学、选专业等做出了推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