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向未来——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志愿填报
对很多同学来说,高等教育阶段是职业起步前最后一个系统的准备阶段,一位大学生的职业起点是什么,和大学里的学科专业密切相关,职业发展情况如何,又与职业起点有关联。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志愿填报时,我们只有立足长远来考虑志愿填报,才能选择到最合适自己的大学和专业,才能为今后长远的发展打好根基、架好桥梁。
心中有目标,行动才有方向
可能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并没有规划意识也可以填报高考志愿,那又会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打个比方,选择高校和专业的过程,就像进了一片果园,你要在苹果树、梨树、桃树中间选择一颗最中意的果子,并爬上去采摘。有些人在爬树前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哪一种水果,有些人却并不知道。在爬树的过程中,果树有分枝,你要再进行选择,要爬到自己最心仪也最有能力达到的那个分枝上采摘到最想要的那颗果实。有目标的人,提前规划路线,可能一次性顺利摘到了自己想要的水果。没有目标的人边爬树边想自己想要什么,有可能爬了苹果树,想一想,苹果也挺好,顺利摘到了果实;还有一些人上了一半又不想要苹果了,下了树,再去爬另一棵桃树……或许每个人最终都摘到了果实,是否如意不说,但其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成本却是不一样的,个中收获得失也只有自己知道。
把握适配度,搜集有效信息
高考志愿填报不仅影响考生能否被录取,还影响着考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前景,因此,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多渠道收集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收集信息的渠道有多种,建议主要从一手渠道搜集信息。目前很多大学都非常重视招生宣传工作,每年都会准备相当多的招生宣传材料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如通过高校的招生网站,考生可以概貌式了解大学的学科门类,开设的专业以及专业主干课程、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
为了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考生仅仅了解专业内容还不够,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匹配问题,即个人的兴趣和能力与学科(专业)本身的适配度如何。比如在查阅物理学与天文学专业时会发现,这类专业是实验和观测性质的学科,实践操作能力非常强,因而要求学生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再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包括旅游地产、旅游投资公司、旅游策划公司、旅游咨询机构等旅游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这个过程,是需要你思考的一个过程: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或专业的就业方向,你是否有兴趣,是否具备相关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专业有了全面了解后,就可以采用排除法,把最不适合的学科或专业剔除,对留下的专业按优先级进行排序。
唤起规划意识,让专业和职业更匹配
筛选出适合的专业后,考生还需要关注与专业相匹配的职业。具体来说,这些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核心技能,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等。当我们心中装着这些问题进行专业选择时,我们就是在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勾勒未来职业发展的蓝图。
当你有意识地开始想了解职业时,可能不由自主地便会开始留意自己的亲朋好友、生活的社区、所在的学校那些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关注他们所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和核心技能要求等,此时还可以和你感兴趣的职业从业者聊一聊,你可能就会收获新的信息和新的认知。
一旦我们有了这样主动规划的意识,养成随时了解信息的习惯,就会发现,面对填报志愿这样的重要决策时,会少一些迷茫和试探,多一些从容。进入大学学习后,我们的目标会更明确,学习动机也会更强烈,随之可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成效,而更好的学习成效又有助于我们顺利进入职业领域。人生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环环相扣的,高中阶段我们的发展会影响大学和专业的选择,在大学阶段的发展又会影响职业的选择。
不断探索体验,锚定奋斗目标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如果我选了专业进入大学之后,兴趣和能力发生变化了怎么办?对此不必恐慌,因为高中和大学阶段还是生涯的探索和成长阶段,兴趣的转移和变化是有可能发生的。不过,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有较明显的学科倾向了。除此之外,大学在招生和培养时也有充分的考虑,在招生时实行大类招生和培养等,就是希望给学生一年的学习和探索时间,尽可能找到自己专业的兴趣点所在。在此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大一时充分接触、了解各学科和专业,等大二专业分流时再进行一次具体的专业选择;有的大学允许学生转专业、修双学位等,也是给学生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
从技巧上来说,考生可以采用漏斗型选择方式,即先从大的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开始选择,再到专业类(比如经济学这个学科门类,又包括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和经济与贸易类四个大类),再具体到某个专业(比如财政学类包括财政学和税收学两个专业)。
如果我们确实还没想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也不要紧,给自己一些时间,以开放的心态,积极行动,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生涯发展中的很多问题,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才能解决的,同学们可以多看看高校的专业介绍,多与有经验的人交流,多参与高中或是高校的实习实践活动,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问题的答案就会自动浮现出来。
面对人生中重要的一次选择,希望同学们慎重对待,在目前尚有时间的情况下,主动去了解和发掘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等,为不久之后的大学和专业选择提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