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意向到选科组合 以生涯思维助力科学选科
“新高考”下,选科成为了高一学生必要的成长历程,在选科的众多考虑因素中,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或者就业方向,进而对相关专业进行了解,思考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是选好高考科目的一道难题。在此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是通过哪些举措协助学生在职业、专业、高中科目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度”的,进而从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为选科提供一些思考。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强化了选择性教育,最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考试科目组合的变化。于学生而言,科目组合的选择不仅关系到高中学业学习,还与大学专业、未来职业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高中学业、大学专业、未来职业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度,是科学选科的重要目标。
选科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从评估自我学科优势、匹配大学专业方向、规划未来职业定位三个方面入手。基于选科影响因素,学校必须做好个人认知指导、课程选修指导、专业报考指导、生涯规划指导四类指导工作。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是基于个人认知指导、课程选修指导、专业报考指导基础上而开展,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讲,做好生涯规划指导,从职业意向着手,以生涯思维助力科学选科是高考综合改革的新要求、新特点。
政策宣传,准确了解职业需求
政策宣传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国家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方案和变化,了解高校主要专业信息及就业前景,了解高校专业录取对选考科目要求等。通过政策宣传将选学选考科目与主要高考政策、大学专业和职业定位精准联系起来,保证选科符合国家“新高考”方案要求,在高考录取时可以有更多的专业选择。政策宣传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由学校收集有关信息,整理后制作选科政策手册发给家长学生、制作选科宣传展板在校内展示;可以邀请部分大学招办负责人进行高校重点专业录取要求与专业发展情况介绍;可以开展年级层面的政策解读大会。
家长分享,初步认知职业特点
每一类职业每一种行业都有其职业特点、工作流程、能力要求。大多数高一学生关于职业的认知非常有限,往往来自父母或家人从事的职业。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具有丰富的职业经历和职业体验,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设“我的职业体会”分享讲坛,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职业类型。
学校可以根据高考专业的主要大类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职业类型确定大方向,例如金融类、医学类、法学类、管理类、工科类等,同时在大类基础下还要细分一些具有较大差异的小类型,例如,金融类可以分为银行、会计、审计、证券等小类。学校要认真选择具有职业代表性的家长,并对家长进行先期培训,说明分享会的目的、讲座的要求等,以便家长有针对性地做好分享准备。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分几个时间段合理安排分享会时间,让学生尽可能有机会参加多场感兴趣职业的分享会,了解更多职业特点,提高自我职业认知。
社会实践,协同助力职业体验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次或多次职业体验对于学生认识职业特点、开展生涯规划有着重要作用。学校要积极拓展校外渠道,加强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协作,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职业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不同的职业行业,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和社会责任,评估自我职业倾向、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进一步拓宽生涯发展视野,增强职业认知,更好地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和生涯规划能力的发展。
社团活动,提前模拟职业意向
支持学生组建具有生涯体验性质的社团,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例如:组建“红十字会”社团,通过参与学校校医室部分工作和承担校运会卫生医疗保障活动等,体验医护职业重要作用;组建法学社团,结合思政课程学习,通过模拟法庭开展真实案情分析;组建科技创新社团,通过设计、实验、制作等环节,体验科学家精神;组建话剧社团,通过话剧编剧和表演活动,体验艺术魅力。
也可以开展学科项目式学习,通过小组活动模拟职业体验。例如,物理学科“输电用电调查”项目,通过走访电厂、调查学校家庭用电情况,体会电力行业发展。又如生物和化学学科“中草药杀菌抑菌实验与应用”项目,通过试验对比金银花等几种中草药抑菌杀菌作用,并制作中草药杀菌香皂,从而感受日化行业特点。
科学测评,数据提供职业可能
生涯规划仅有职业认知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有清楚的自我认知。个性特点、能力擅长、兴趣所在等等对于学生的高中学业和未来职业都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因而做好自我认知评判非常重要。准确评价不仅需要定性的信息,也需要一些定量的数据。为了保证自我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学生可以借助一些测评工具。学校积极提供面向个体和团体的生涯规划辅导,指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相关测量数据,同时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学生发展潜能进行评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生涯发展倾向。
选科组合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满足不同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学校要认真领悟政策要求,摸清学生发展需求,多措并举,开展丰富多样的选科指导活动,更好地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来源:招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