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关于实施农业高校公费农科生政策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答复中明确表示,农业农村部积极指导、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实施 “公费农科生”等政策,推动更多优秀农科毕业生到广袤乡村建功立业。
答复中提到,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推动实施涉农专业学生订单定向培养的“公费农科生”政策,加强农科专业学生教育,多渠道强化政策扶持,实现“入学有编、毕业有岗”,把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农科毕业生输送到乡村基层。
说到公费生,大家可能更为熟知的是公费师范生。对于公费农科生,相信有不少的学生家长是首次听到。那么今天就来带大家全面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公费农科生
近年来,山东、吉林、山西等省份陆续实行公费农科生招生政策。这是继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后,又一个“免学费、包分配、有编制”的招生类型。具体来说,公费农科生是面向乡镇和基层综合便民服务机构,专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定向培养的本科生。
该政策的推行,正是我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公费农科生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公费农科生由省属农业院校按照《公费农科生教育协议》进行教育培养,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后按照有关协议规定,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从2018年开始,山东省创新实施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依托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等4所高校,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定向培养人才。我们以山东省的政策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享有权利
公费农科生在校享受“两免一补”,即免除学费、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所需经费由省财政按照每生每年10000元的标准拨付高校。其中,生活补助经费为每生每年4000元。学校按每人每月(共10个月,寒暑假除外)400元标准足额发放。
优秀公费农科生可参加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评选。
(二)履行义务
公费农科生在培养期和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符合条件的可在职攻读与本人业务相关的硕士学位。公费农科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得转学、转专业。
其按期毕业后,由定向就业县级有关部门落实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的岗位,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纳入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合同期为5年。
(三)违约处理
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将负责签约公费农科生的履约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对于违约者,公布违约记录并记入人事档案,要求其退还已享受的公费教育费用和交纳违约金。
了解了公费农科生政策后,我们来看看想要报考,需要达到哪些基本的条件的。
三、报考条件
1、热爱“三农”事业,毕业后志愿到乡镇综合便民服务机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备当年普通高考报考条件的学生。
2、报考公费农科生的考生自愿签订《公费农科生教育协议书》,并履行协议承诺。
3、身体健康,体检标准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四、招录流程
1、参加高考报名
想要报考公费农科生须参加统一高考报名。
2、参加高考
6月份,考生统一参加高考。
3、志愿填报与录取
公费农科生在提前批次录取。凡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批次的投档录取。
4、签订培养协议
公费农科生在入学前需与培养学校和定向就业地区有关部门签订《公费教育协议书》。若未按规定签署,则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5、入校学习
公费农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须按期完成学业,不得转学、转专业。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产业地位、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农科专业人才招收和留用长期面临困境。但是现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和对粮食安全的愈发重视,农科专业的就业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高校招收公费农科生,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培养更专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