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24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高考技法 > 正文内容

立志方能致远

作者:新考网  时间: 2023-11-04

“有德无才,其才可用;有才无德,其才难用”。德育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石,在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志存高远、济世为民的新时代接班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开始趋向成熟稳定,对于人生及社会定位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已经开始思索个人意义及设定人生理想规划。因此,对于中学生的立志教育显得迫在眉睫。那么应当怎样对中学生培“志”呢?笔者仅从个人实践与理解,浅谈如下,希望能对同行及同学们有所帮助。

立远志 设定人生终极方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代便暗自立下的宏伟志向,这也是他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有了这一人生目标,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先是考上了心仪的南开大学。毕业后他又勤工俭学,远赴重洋,在欧洲学习并结识志同道合的学友诸朋。后来他又加入共产党,踏上了共产主义救国道路,和毛泽东等人经历千难万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走向了自强之路。没有这远大的志向,也许就没有后来人人敬爱的周总理。由此可见,远志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至关重要,是漫漫人生路上,砥砺前行的灯塔。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教育中当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立中志 架设过渡桥梁

虽志已存高远,然理想犹如蓝天之云,可望而不可及。此时,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长远目标,设定适当的中期目标,来徐徐图之。比如王阳明为实现自己救济世人的远大志向,先是拜入程朱理学门下,以图格物求理,格物失败后,渐而感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后来,他慢慢找到了问题症结——心中有“贼”,即私欲,于是便立下中志——去心中“贼”。经历重重磨难后,心中“贼”多数已去,然唯生死看不破。于是,他开始日夜反省,终于顿悟,终成一代儒学大师,功绩千古。同样,假设一个学生想要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中期理想定为考入一个好的理工大学,不也是架设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吗?因此,中期志向作为远志的桥梁,也是先行之路,必当好好树立。

立近志 奠定起步基石

曾经,有一位马拉松运动员在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说:“我有意将我长跑路线上的几个地点记得烂熟,每当我跑完一个里程时,我就心里想着下一个里程的名字,这样,一段很长的路线就被我在心里分割成好几段小的里程,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全力跑完这些短的里程。”再远的志向也都是从近处做起,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一次实现一个,近处做好,远处就近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相信同学们只要设定好短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宏图定当大展,远志亦不再遥远。

志向达成与矫正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韧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是成功的必备因素。愚公为移山,能十年如一日,我们若想要成功,不勤奋刻苦,怎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当然成功光有努力和毅力还不行,我们还得时时矫正,因为在实现理想的途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原来知识的不足,认知出现偏差,若不及时做出调整,便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志向目标不是死板一块,此路不通时,要学会绕道而行。若是经过不断努力,实在不可能达到时,我们应当考虑放弃,重新设定人生规划,再踏征程。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于一个人来说,立志在人一生中实在太重要,立志可以决定人生。从古到今,无数人因立志而改变命运,成就一番大事业。志向是一个人追求并奋斗着的目标。有了目标,人的学习和生活才会有动力。树立远大志向,最忌沉溺于幻想和空谈,尤以“明日复明日”的危害为甚。我们必须基于现实,结合中长期目标,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并适时调整,以期最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从小处着手,坚定目标,锲而不舍,定当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江海,远大的志向也终会实现。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