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985或211高校是教育部评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高考录取数据里面,原985院校山西录取率1.3%,原211高校山西录取率4.76&,所以能被原985或原211高校录取的学生,都可以说是人中龙凤,确实是高中里面的佼佼者,能在高考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有很多学生都没有珍惜这样的机会,选择主动放弃录取资格。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都是坚持“严进宽出”的政策,录取阶段都是按照最严的标准,只有成绩较高的学生能到985或者211高校读书,这样就意味着衡量标准都很单一,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随意选择,甚至可以不断复读冲击更好的学校,这样容易造成部分优秀学生不懂得珍惜机会。
2023年6所985大学427名新生未去报到;考生:“有权利不选择你”
"这消息实在令人震惊!根据网上曝光的数据,2023年有六所985高校竟然有427名新生未参加入学报到。
中南大学:155名新生缺席
山东大学:102人缺席
同济大学:69人缺席
中国海洋大学:57人缺席
北京师范大学:23人缺席中
中国农业大学:21名新生未能如期报到。
在面对这一现象时,有人主张考生在学校调剂到他们不认同的专业时,有权选择不报到,并认为学校应当负赔偿责任。他们认为,学校有权进行调剂,但考生同样有权利拒绝。
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平行志愿制度,认为服从调剂可能会让他们被分到不喜欢的专业,而不服从调剂则可能导致滑档。因此,他们建议改进录取方式,例如在一个学校的专业分不够并且考生不服从调剂的情况下,能够将录取机会传递给下一个学校,依此类推。尽管这种方式可能复杂一些,但至少能够更好地尊重学生为了这一机会付出的十二年辛勤努力。
有人提出,复读生对应届生构成最大的不公平,国家应该制定规定,凡已被录取但未报到的学生,将来不得再参加高考。这种做法被认为浪费了教育资源,让想上学的人上不了学,而已被录取的人却不去,导致名额浪费。同时,这些人报考学校和专业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即使有调剂,也是在表示愿意服从的情况下被录取,所以没有理由不去报到,因此有人主张消除这种不正当行为。
关于这一现象,客观地说,有6所985大学竟然有427名大一新生未报到,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尤其是考入985大学,却有这么多人选择放弃入学。
然而,这种情况的根本问题仍然在于专业不符。如今,高考志愿报名时,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服从调剂,这表明考生对985大学的录取非常渴望,特别是希望获得自己理想专业的机会。
放弃入学的考生主要问题并非学费,而是他们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甚至是冷门专业。另一方面,有人不满意已被录取的大学,渴望考入更好的学府。
暨南大学81名大一新生放弃入学资格,原因是什么?
近日,暨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拟注销内招本科入学资格新生名单的通知》,通知内容显示,对81名未报到或申请放弃入学的内招本科新生,学校将统一注销其入学资格。
位于广东的暨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好不容易考上了却又放弃了入学资格,一时间引起舆论热议。
为什么这些学生会放弃暨南大学呢?大学专业寻宝记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份名单,发现其实有迹可循。
从名单中新生被录取的专业来看,基本上以冷门专业为主,热门专业较少。比如包装工程、翻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广告学、商务英语、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应用物理学、新闻学、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风景园林等。
考生在大学的专业选择上越来越慎重,但实际录取时,有可能因为调剂等原因,最终录取到相对冷门或者学生并不感兴趣的专业。一些学生考虑到冷门专业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便会选择放弃入学资格,寻求其他路径。
从近几年各高校的公布的信息来看,无论是985、211,还是普通高校,部分新生放弃入学资格,其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除身体原因、无力承担学费等,大多数同学多是因为对录取的学校或者专业不满意,从而放弃入学选择复读。
今年9月,石河子大学教务处发布公示,因未按期报到,取消125名新生入学资格。从公示名单来看,共涉及18个学院,其中经济与管理学院16人,农学院15人,医学院12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今年也有44名新生因超过报到日起两周且未办理请假手续,学校取消其入学资格。据统计,共涉及9个学院,共计44名2023级新生被取消入学资格,其中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各有11人,占总名额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