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季又又又来了,结合在校本科生人数、往届生考生情况和就业形势,有报道预计,2024年考研报考人数或将突破500万人的关口。
相比之下,强基计划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简直香到令人羡慕嫉妒恨!
王同学
毕业省份:浙江省
录取学校:清华大学
入学年份:2021年
NO.1
预则立,重视多元升学路径培养
对于浙江省的同学来说,在高考裸分之外,还有综合评价“三位一体”和自主招生这两种升学方式。
我们高中非常重视学生多样化的升学途径,也非常重视学生培养,提前开设了一些专门为优秀学生设计的竞赛课程。我在课余时间会参加一些竞赛课程。
其实,对于我目前在学的专业,也很难说有什么“初心”,至少在我报考清华大学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时进入目前所学的书院是因为我的成绩排名比较靠后,在当时报志愿的系统里,除了选择材料专业以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选的专业。
幸运的是,随着我国对芯片产业的需求逐渐增加,芯片制造的基石——材料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现在来看,我所学专业的前景会比我升入清华时所看到的更为光明。
NO.2
考试胜出的关键,稳定的心态和信心
根据我的个人经历,要想在校测中胜出,不只是需要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答题时要有稳定的心态和信心。这一点不只是对强基计划的校测成立,对高考也同样成立。
因为我们只有在复习地足够充分、心态平和的情况下,考试时才不会慌张,才可以真正稳定发挥。而要想拥有这种心平气和的状态,需要在考试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以我为例,其实在高三阶段,大部分知识点已经熟练掌握,而且日常的练习也足够保证我对这些知识点可以灵活运用。我复习得很充分的考试,一般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我曾和高中的一位同学分享过我的这些学习方法,后来他的年级排名200多名很快就提升到了100多名,它主要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知识点的不清晰,而是不能把知识点化成分数。
回到知识点上来讲,强基计划校测的知识点要求还是比高考稍微难一些的。我的建议就是要参加一些数学、物理竞赛。
NO.3
面试准备充分,才能稳定发挥
对我来说,入学考试中比较有难度的就是面试部分。大概的流程是先发给你一篇阅读,你需要根据所阅读的内容提炼出一些信息,然后再针对这些信息发表评论。
我们当时的面试题目是比较多元的,我记得当时的面试题目是一篇《三联周刊》上面的文章。我当时回答得不是很好,有一些已经想到的点没能有条理地回答上来。
其实,在让考生阅读文章的同时,监考老师会给每人发一张纸,大家可以在这张纸上记录下一些重要的信息,可惜我当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张纸。
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把信息摘抄清晰的前提下,提前写一个自己的发言提纲做为草稿,这样可以避免你忽略想在谈话中强调的一些要点。
NO.4
大学体验,政策资源双倾斜,学习活动相促进
我来到清华大学已经有两年了,对于大学生活的认识也有所改变。
首先,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学生活中需要自己学习和安排的东西变多了。课程之间也有了比较多的空闲时间,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多余的时间。自习,自我学习的能力很重要。
其实,大学课程的很多知识点真正靠课上的时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需要你在课前和课后进行自习,把课上要求的知识点充分掌握。
未央书院作为强基书院,和传统的清华大学工科院系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课程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强基计划的课程会更强调基础科学方向的学习。这里面就包括三个学期的基础物理学课程,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同学们好好复习。
其次,作为强基书院,学校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比如说有非常好的导师制,同学们可以和自己未来工程衔接方向的老师进行交流;书院特色的院长下午茶活动,可以直接和书院领导老师交谈,这对于同学们准确、及时地了解政策和科研动向有一定的帮助。
1.提前了解多元升学升学路径,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才能够增加上岸的几率。在高一、高二阶段参加相关的竞赛、强基培训,都是在为强基计划等多元升学路径做准备。
2.强基计划的课程会更强调基础科学方向的学习,更强调自我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考生在高中阶段奠定好学科基础,拓展思维,提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