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12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家长课堂 > 正文内容

致高三家长:两轮协作,高考能赢!

作者:新考网  时间: 2023-05-06

高考从来不是孩子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全家人的共同努力!
随着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家长紧张焦急的心情难以抑制,不知所措,做事心不在焉,手脚慌乱、六神无主,家长这种负面波动磁场给考生传递暗示性、杀伤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殊不知,高考是知识、智慧与心理博弈的赛场,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知识实力更重要是考生与家长的心理素质。不少知识能力过硬,平时成绩名列前茅的考生,因受到家长或老师或同学某个细微动作、眼神或失望情绪的影响,没有把自己心态调整到最佳高峰而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
考生与家长是这个特殊博弈里赛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有协同作战,相互配合,才能使高考这辆赛车快速、平稳驶向大学殿堂的彼岸。

第一, 不要在考前突然关心孩子,让孩子不知所措,压力倍增。

不少家长在高考前一周专门请假陪孩子高考,还有的家长整天唠唠叨叨,不是“今年的试题很难”就是“你可得考好,据说录取率降低了”……殊不知这一切反倒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和负担,不利于孩子备考。这种过度的关注使孩子“受宠若惊”而难以接受,并且打乱了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的节奏,家长的一片苦心与好心,不一定取得的就是好回报。

第二, 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有关高考的所有问题

高考前一周孩子的心理状态进入特别敏感阶段,家长或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特别上心,尤其是有关高考的话题对孩子的刺激度最强烈,家长尽量避开“高考话题”,以免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

第三, 让孩子按照平时的生物钟,学习、休息、运动

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里不要吵架、电视声音不要太大。

第四, 既重视心理健康,又重视身体健康

家长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不要指责、抱怨和苛求,而要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和体会。比如,与孩子一起散散步、讲讲笑话,听听音乐,看看动画片等,适时适当给孩子减轻压力。

第五, 考试期间不要过问考试题难不难,会不会做,别的同学反应怎么样等问题

每考完一科马上让孩子带离考场,不要与别的孩子对答案,正确与否已不重要,重要是休息调整,集中精力考好下一门课程。

第六, 不要给孩确定过分期望目标。

过高的期望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大势必影响高考的成绩。家长应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清楚孩子的位置,确定正确的坐标点,适时、适度地期望考生。

第七,不要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如在高考前,常常能听到家长对孩子说:“考得不好,没关系的。”这些话,会给学生起到消极的自我暗示。

@北大研究生给学弟学妹高考前的七点建议

《紧而不僵,松而不懈》

学弟学妹们好!

高考即将来临,不少人心中已经开始忐忑不安了。

三年来付出的汗水,我们并不知道能不能在高考中收获累累硕果。

两年前的我,也和大家一样,心中焦虑万分,害怕考前生病影响发挥,害怕考场上发挥失常前功尽弃,害怕考题正好考的是自己不会的知识点。适度焦虑是好事,可以让大家对高考重视起来,减少失误,得到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如果过于紧张,可能就适得其反了。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考前的经验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充足的睡眠。

考前几天务必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头脑清醒的保证。并且一个舒舒服服的好觉可以让我们全身心放松下来,从而在考场上有更好的发挥。

●饮食清淡

过于辛辣油腻的饮食很有可能会让你在高考的那两天身体出现不适,比如上火,腹泻。当然,更不建议大家去街边撸串啦,简简单单保持基本的能量供应就可以啦。

●适度学习。

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彻底的放松在考前都是不可取的。以我个人经验来看,每天保持六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最佳。既不会让你过于劳累,也不会让你因为过于放松导致考试时进入不了状态。

●学习内容。

我不建议大家考前继续狂刷各种高难度题目。当然,某些突破天际的学霸请自动忽略。因为高考的压轴题往往只有很少数人能够做出来。当年我没少在压轴题上下功夫,不过最后也没起多大作用,靠的还是扎实的基础拿到了高分。考前我更希望大家能复习基础知识,把以前的错题翻出来看一看,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增强了大家的自信。

●和同学的交流。

白天适度的学习后,晚上可以和同学一起出去游玩,交流些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怎样可以放松怎样来啦。

●奔赴考场时一定要带上准考证、身份证及考试用具等,切记!

●关于高考

最后我想说的是,超常发挥的人是少数,失误的人也是少数,平时学习的扎实程度才是考试成绩的保证。希望大家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在考场上紧而不僵,松而不懈,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水平。

祝各位高考学子金榜题名、心想事成!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