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看学校计划的倍数,今年各个高校的入围倍数3倍、4倍、5倍、6倍不等,倍数越大,进入到复试阶段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第二个是看学校可以报几个志愿,如果只能报一个志愿,那就是靶向性的,调剂的机会没有或不大;如果是可以报一个专业组中的若干个志愿或可以报几个志愿,那么在跟别人撞车的时候会有被调剂的可能,因为从概率上说某一个志愿报的人数比较多,某一个志愿报的比较少是极有可能的。
第三个是看校考入围方法。目前有8所学校是通过初试成绩划定入围比例,我觉得这一类学生适合报考这8所:高考成绩未必很拔尖,但在高中期间的物理、化学、生物成绩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因为高校在考核的时候这两门的比重会更多一点,那么有过相应竞赛经历,经过成体系的培训,拿过省一这种比较好成绩的学生会比较占优势。如果考生没有参加过竞赛,不适应竞赛的难度,只适应高考的难度,那么选择用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比例的会更好一点。
第四个是看复试的考核方式,笔试更厉害的学生选择笔试+面试的高校会占优势,尤其是笔试成绩占比较高的,如果学生面试的表达逻辑比较强,在这方面有过较多的训练和积累,可能选择以纯面试为主的会更占优势。
第五个是看你的成绩在班级、年级、全校的排名情况,去对应学校层次。比如报考四川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学生可能差不多,但和报考复旦上交的学生就有差距了,如果自己的成绩排名达不到学校的基本要求,就不要报了,不能过于好高骛远,去报一些自己成绩达不到的学校。
第六个是看学校区位,这也涉及到招生计划多少的问题,高校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投放的招生计划会相对比较多,如果学生想要提高报考成功率,可以选择附近区域的高校。比如我们川大的计划主要投放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周边省份,中西部要多一点,这些地区的学生来报川大就相对好一些,而想报考东南大学,可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学生相对占优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