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开学,考生如何唤醒学习的潜能和兴趣呢?记住这三招,让你事半功倍!
第一招:善用学习方法,高效“学习”
学习的过程就好比是开展劳动,知识埋藏在地底,想要把它又快又好地挖掘出来,关键在于选择用什么样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学习方法。如果只强调学习的结果,而不去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获取知识的方法,那么学习结果就可能难以令人满意。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涵盖听、说、读、写、算等方面,当我们在学习一门课程时,往往需要调动多种能力,比如数学学习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想象能力、空间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进行了综合考查;而外语学习则可能涉及到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记忆力等,只有全方位调动不同的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传统教学中,老师时常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从记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学习方法,调动了多种能力、实现了混合型学习。不仅要“看黑板、听讲”,更要“记笔记、思考”,假如有问题,还要及时开口提问。如果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做到了这样的多管齐下,自然就能起到增强记忆、领悟知识的效果。
第二招:保持良好习惯,专注“学习”
谈到学习习惯,“温故而知新”很重要。这句话包含了“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三个层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而这种发现会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一个“兴奋中心”,让学生保持一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它会指引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学习时,不再是单纯地听讲和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带着问题、并且希望从老师的讲授中得到解答,这种思维过程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人类的大脑不是电脑,不能经过一次录入就形成永久性的记忆,即使是课堂学习格外专注的学生,记忆到大脑中的知识也会沿着记忆曲线逐渐模糊。而想要形成相对稳固的记忆,就需要依靠“复习”来实现。
建议同学们采用分次复习的方法,先把学习内容板块化,再逐个记忆。例如上完一堂课后,可以用几分钟时间,回顾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如有疑问及时解决,而睡前,也可以抽一些时间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可知,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我们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让记忆由短时转入长期。事实上,即使在我们入睡以后,记忆也是并未停止的,大脑会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利用好临睡前的这段时间。
第三招: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学习”
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蕴含着巨大潜能,那些在我们身上没有得到开发的潜能,如熟睡的巨人,一旦受到刺激,便能发挥“点石成金”的力量。从来没有尝试过“速记”,也许你就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天赋;实验室里懒得动手操作,你将失去亲自论证公式定理的可能;如果羞于开口朗读,你又怎么有机会意识到自己出众的语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你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所在。只要是感兴趣的、有培养空间的都可以作为学习对象,比如:乐器、舞蹈、手工、演讲、编程,或者其他某项技术等等。除了课堂以外,请把眼光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或许,实践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碰撞会产生出许多的“问号”,而对这些“问号”的探索与求解,就能推动我们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