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在近期连续公布了本校学者在今年的国家杰青和国家优青的入选结果,截止目前已经有37所对外公布了本校学者入选这两个重要的人才支持计划的评审结果,这些高校中,有不少高校入选的学者数量相当多,而这些入选学者数量比较多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实力非常不错的高校,不过也有一些非双一流高校在这一次的评选中表现也相当出色,有10所非双一流实现了这两种顶级人才零的突破。
已公布的这37所高校中,西安交通大学的入选学者数量是最多的,该校入选了3位国家杰青和12位之多的国家优青,尤其是国家优青的数量,达到了夸张的两位数,这两种人才的数量,也体现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第一高校的实力所在,不过相对来说,西安交通大学的国家杰青数量其实算不上很多,就在已公布的37所高校中就有两所高校的国家杰青数量比西交大多。
这两所高校分别是厦门大学和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有5位学者入选国家杰青,而吉林大学有4位学者入选国家杰青,这两所大学都是我国的985高校,并且都是实力不俗的985高校,通过这三所顶级985高校的入选情况来看,一所高校如果有3位学者入选这一次的国家杰青项目,那么这所高校的实力必然相当不俗。
比较意外的是,吉林大学在这一次的评审中,居然没有一位国家优青,不知道是因为统计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正常,吉林大学在这些年发展态势比较普通,但是在广东工业大学能够入选5位国家优青的情况下,该校居然没有一个国家优青,这多少不符合常理。
10所在国家杰青和国家优青的评选中破零的非双一流高校中,有重庆邮电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以及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这些高校中有不少都是农业类高校,这也说明在这些年我国对于农业类人才是比较重视的,而这也表明我国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会加大对农业的重视。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一次实现破零的这10所非双一流高校,其中有不少都是双一流高校的有力竞争者,这些非双一流高校能够在这一类顶级人才上实现破零,表明现阶段我国的青年人才其实在实力较弱的高校中也是有分布的,这也意味着这些高校在未来实现突破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
在这一次公布的这个评审结果来看,37所高校中,国家杰青和国家优青的总人数超过两位数的高校也就两所985高校,其余的都是个位数,而且大多数都是只有1位学者入选,从这个层面也可以看出,国家杰青和国家优青的入选难度有多大了,通过我国此前一些国家杰青的表现来看,其中有不少最终都成长为了我国的两院院士,这也无怪乎外界认为国家杰青是我国仅次于院士的人才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