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志愿实现读研的无缝衔接
近年来考研者的数据每年都以“再创新高”的形势出现在公众面前,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人数较2021年增长21.22%。面对刷屏的数据,考生和家长无不感慨,为什么考研的人这么多!站在高校招生的视角,读研的确是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目标导向,那么大家读研的初衷是什么?选择哪些大学和专业才能有助于考生顺利读研呢?笔者总结了四条路径,以期助力高三考生实现读研目标。
为什么读研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高阶学历,读研直接地反映了学生对高学历的渴望,也折射出时代变迁、国家发展、就业需求等更深层次的多元因素。
国家发展需要高素质创新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面对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我国对科研创新领域原创性突破需求的急迫感前所未有。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创新驱动成为我国核心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也离不开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生教育聚集了一个国家最优质最高层次的教育资源,研究生也是最富青春活力和创新潜力的群体,是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为了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与机遇,接受更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成为深造之举。
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大多数考生选择读研都是为了实现提高学历的目的,好的学历虽然不是职场成功的标配,但一定会成为一块梦想的垫脚石。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也越大,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这迫使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职业技能,增加自己在职场中的优势。另外,当前很多知名企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对求职者的学历有严格的要求,招考条件大多是研究生起步,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学历越高,就业机会越多。这也成为广大考生积极读研、考研的重要驱动力。
增加光环指数,站上更高发展起点。每年高考时都有考生因发挥失利,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为了实现心目中的大学梦想,考研成为他们进入理想大学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求职市场上,好的企业对应聘者的院校层次有一定要求,甚至非“211”“985”“双一流”高校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为了增加光环指数,一些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会选择考研进入更高水平大学深造,以争取更好的发展起点。
从高考志愿实现读研的四条途径
要实现读研,对高三考生来说有四条路径:填报志愿时报考本硕贯通培养专业、入校后申请学校的贯通培养模式、大学期间实现推免保研、考研。通过前几路径实现读研目标的是少数考生,更多的考生还是要通过“考”来实现读研。
路径一:高考志愿填报选择本硕(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类型)
本硕(本硕博)贯通培养是高校为优秀学生制定的本科、硕士打通培养的计划方案和制度,规定某些专业学生读完本科可以一步到位再读研究生,不需要参加竞争激烈的研究生考试,有利于学生专心学习专业知识,早日完成硕士生学业。
此种路径的招生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高校在招生录取时直接在招生专业后面的备注中标明“本硕连读”“本硕贯通培养”“本研衔接培养”,或者是备注“某某基地班”“某某实验班”。如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本硕贯通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珠峰计划计算机拔尖人才试验班)(本硕贯通培养);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类(卓越班)(本研衔接培养模式)、计算机类(卓越班)(本研衔接培养模式)、材料类(拔尖班)(本研衔接培养模式)。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招生计划中一些重点本科院校称作某专业为基地班或实验班的,实际上就是本硕贯通培养,只是有的没有在招生计划中备注,对此考生在报考时如果不清楚可查阅高校的《招生章程》,也可向高校详细咨询。
二是医学类专业本硕(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等医学类专业因高级人才的培养周期长、要求高,所以有的是本硕连读制,有的是本硕博连读制,通常在招生专业前面附以罗马数字[Ⅶ][ Ⅷ ][ Ⅸ ]等。如北京大学医学部[ Ⅷ ]基础医学、[Ⅶ]预防医学;四川大学[ Ⅷ ]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式培养)、[ Ⅷ ]口腔医学(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北京中医药大学[ Ⅸ ]中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Ⅸ ]中西医临床医学(华佗班)等。从近几年高考录取分数来看,无论是专业的医学类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里的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一般都呈偏高的态势,而医学类院校的本硕连读和硕博连读班,其录取分数则更高。
三是临床医学“5+3”一体化。即 5年本科阶段合格者直接进入本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如浙江大学医学院[V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培养)、山东大学[V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培养)等。
四是强基计划。各试点高校积极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只是强基计划需要考生在高考前就完成报名。
路径二:入校后申请学校的贯通培养模式
有一些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后,会对个别专业的新生进行考试,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进入本硕贯通培养的卓越班、试验班、荣誉学院等。如果高考招生录取时不能被高校的本硕(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录取,可参加学校的“二次选拔”。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六个卓越班便在大一新生中进行选拔。
路径三:大学实现推免保研
保研也称为推免研究生,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根据本校学生大学前三年的综合成绩,按照专业排名和考核给予推免资格,免去国家考研笔试的环节,直接进入复试环节。目前全国共有三百多所高校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想要通过保研实现深造目标的考生在选择高校时要关注目标高校是否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且需要详细了解高校近年来的保研情况,保研率越高,今后自己保研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考生如果已经确定要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那在选择高校时可以关心高校的研究生推免情况,例如整体保研率、专业保研率等。一般来说,“双一流”高校的保研率都相对较高,其中一些高水平大学甚至在40%以上,普通省属或市属本科院校大部分保研率在10%以下。在高校内,各专业的推免比例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优势专业比例一般比平均数略高,而实验班、试验班的推免比例在全校中最高。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可关注“双一流”高校的具体保研情况,一些高考成绩优势不大,无望冲进“双一流”高校的考生,要尽量选择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普通本科高校。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保研一般在自己的本专业领域完成,只有部分本科有过辅修双学位经历或者选择非法学法硕项目,可以实现跨专业保研。
路径四:考研
如果无法获得推免资格,为实现深造目标,只能选择考研之路,这就需要考生做好一定的准备:一是志愿填报的时候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同时了解该专业相关的基础学科是什么,以及和它最接近的学科是哪个。比如,建筑学的基础是理论物理、三大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和流体力学),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如果考取建筑类研究生会具有较强的基础学科优势。二是明确读研的目的,如果不致力于学术研究,只是希望通过获得硕士学历增加未来就业的机会和筹码,也可以放低对专业和学校层次的要求。三是选择的本科专业在开设高校是否具有对应的硕士、博士点。硕士、博士点是判断专业对应学科实力的重要指标,选择拥有硕士、博士点的专业,意味着可以在本校完成进一步的学习深造,在考研复试和博士申请阶段也将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优势和心理优势。这部分信息在高校的学校简介中会有体现。四是关注高校的升学(深造)率,升学(深造)率越高,说明该院校本科毕业生中读研的比例越高,考研成功的几率也会增加。五是提前确定好自己的读研高校,了解考研相关考试信息,知晓考试的科目、整理复习资料、制定考研计划。
也许在大家看来,这些工作在进入高校之后再做也不晚,实际上在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未雨绸缪,总能赢得先机。高三的考生一旦确定自己的读研目标,便可开始规划具体的考研高校及学习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