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开始,再有3-4个月高校自主选拔就将正式拉开帷幕。如今,考生进入目标高校的途径除了高考裸考,还有综评招生、保送生、国家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升学方式。
但从2019年的招生趋势来看,综评招生成了很多重点高校的主流招生模式,那么,关于综评招生考生究竟该如何准备,综评招生的模式是怎样?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家长及考生有所帮助。
综评招生时间线
- 3月底4月初大部分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方案陆续公布;
- 5月底,高校陆续公布审核通过名单;
- 6月,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 6月中旬,高校综合评价测试陆续开启。
高考分数公布后,高校综合学生的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高校考核结论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五个维度或其中的几个维度的考核结果合成综合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最终公示录取名单。
对2020届考生来说,想要通过综合评价招生进入名校,少不了以下“三步曲”:
01
高校初审
对家长来说,现阶段就可以帮助考生准备高校综评招生初审所需要的资料。一般情况下,报名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报名申请表、自荐信(个人陈述)、推荐信(非必需,看不同学校要求)、高中阶段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及年级排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阶段的获奖证书、综合素质评价表(社会实践活动表)、高三的模考成绩以及高校要求提供的其他特殊材料。
关于是否符合报名条件,考生可参考高校2019年的综评招生简章,如: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要求高中三年共五次期末考试中有三次总成绩年级排名前50%及以上,山东大学要求报考A、B类考生高中阶段历次期末考试成绩及高考模拟考试成绩原则上不低于年级前10%(文理分别排序);报考C类考生不低于年级前30%。
提交报名材料之后,高校会组织专家对考生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查,然后“优中选优”确定参加下一步考核的人选。
因此,寒假前及年后家长就可以根据考生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参考2019年高校综评招生简章,提前认真准备报名材料。
以下是2019年部分综评招生高校名单:
02
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通过高校初审的考生,只是获得了高校综合评价测试资格,接下来,考生要全力以赴备战高考。高考成绩才是决定考生能否被录取的关键因素!
目前,多数高校综合评价成绩计算方式是“631”模式,即高考成绩(60%)+学校测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综合排名,择优录取。所以,高考成绩优秀是考生综评录取的硬性条件。
整体而言,综合评价侧重选拔综合素质全面、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例如,2019年北大博雅要求学业成绩突出、基础学业成绩原则上应位居全年级前1%以内(文理科类分列),清华领军要求综合学业成绩应在全年级前列。2020年,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招收依然把成绩优异放在首位。
03
高校自主测试(校测)
高考结束后,获得高校综合评价测试资格的考生还要参加高校组织的测试。高校综合评价测试一般为笔试、面试及体育测试,部分高校只有面试和体测,具体可查看高校往年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从笔试的方向看,一定要注意招生简章中是否规定了具体的笔试科目。有的学校明确说明笔试考核数学、物理或者数学、化学等,有的学校只是说笔试考核学生的专业素质。
从面试的方向看,不同高校的面试形式不同,有的是多对一,有的是小组面试,有的是无领导。面试考察的主要内容不同,但无非是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两个部分。
从体测的方向看,综评2019年体测的高校不多(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男女生具体体测项目包括游泳、跑步、立定跳远等),2020年体测的内容还要以最新的招生简章为准。
总体来看,有意参加2020年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一定要提前进行规划和准备。在当前教育改革框架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至少已经提前到高中阶段,尤其对于高考生来说,新一轮招考制度改革的核心精神是强调多元、综合、个性和选择。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让基础教育从补短走向扬长,综合评价录取也被更多的家长和考生了解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