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金榜题名。但是现实中,只凭高考成绩,就能换来北大清华的“橄榄枝”吗?只凭高考成绩就能上北大清华?
北大清华在各省招生计划陆续发布。以高考第一大省河南为例,北大本部本一批计划招生58人(不含自招、专项计划等,下同),清华为59人,仅占其在河南招生总数的34%、28%左右。
在湖北,北大本部本一批计划招生33人,清华为51人,分别占招生总数的26%、33%左右。
在广东,全国高考人数第二大省,北大本部本一批招生40人,清华招生64人(含专项计划、提前批等),分别占招生总数的27%、45%左右。其他省份,情况类似。
粗略统计,仅有三成学子,不通过任何加分、降分或者提前批录取,只凭高考成绩,进入清华北大学习。如果算上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政策性加分,这个比例只会更低。
那么,大部分招生指标都到哪里去了?
名目繁多的招生特殊计划
目前,北大清华有以下特殊招生计划:保送生、艺术和运动特长生、自主招生、博雅/领军计划、筑梦/自强计划。
保送生多数为奥赛国家队集训学生,以及少数外国语中学优秀学生。保送生不用参加高考,直接录取。
艺术、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一般录取条件为第一批次最终模拟投档线下20分以内(清华多为60分以内);体育特长生一般录取条件为“不低于二本线”,少数为“不低于二本线的65%”。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自主招生、博雅计划(北大)、领军计划(清华),就是参加北大清华组织的笔试、面试等综合考察,通过之后获得降分10至60分录取的待遇,有的甚至能降分至一本线录取。
筑梦计划(北大)、自强计划(清华),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设立的专项计划,通过笔试、面试等程序后,同样降低10分至60分录取。
近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了2017年各项计划入选名单:
也就是说,2017年有2541人、2451人分别享受了北大、清华的特殊招生计划,约占两校全年计划录取总人数的90%、80%。
保送生数据参考:
清华领军、博雅计划数据参考:
清华、北大2016年领军博雅最终入选人数汇总 | |||
地区 | 北大博雅加分人数 | 清华领军加分人数 | 总人数 |
北京市 | 285 | 202 | 487 |
上海市 | 131 | 102 | 233 |
江苏省 | 69 | 107 | 176 |
辽宁省 | 49 | 98 | 147 |
河南省 | 60 | 79 | 139 |
陕西省 | 51 | 77 | 128 |
湖北省 | 54 | 66 | 120 |
黑龙江省 | 58 | 58 | 116 |
山东省 | 62 | 52 | 114 |
四川省 | 51 | 57 | 108 |
安徽省 | 63 | 41 | 104 |
吉林省 | 25 | 79 | 104 |
河北省 | 46 | 56 | 102 |
天津市 | 36 | 66 | 102 |
福建省 | 55 | 40 | 95 |
湖南省 | 47 | 47 | 94 |
重庆市 | 49 | 43 | 92 |
山西省 | 29 | 60 | 89 |
广东省 | 37 | 47 | 84 |
江西省 | 45 | 38 | 83 |
广西 | 26 | 34 | 60 |
内蒙古 | 17 | 40 | 57 |
新疆 | 39 | 18 | 57 |
贵州省 | 17 | 30 | 47 |
甘肃省 | 17 | 28 | 45 |
宁夏 | 15 | 23 | 38 |
云南省 | 15 | 22 | 37 |
浙江省 | 24 | —— | 24 |
海南省 | 11 | 13 | 24 |
青海省 | 13 | —— | 13 |
西藏 | 1 | 1 | 2 |
总人数 | 1497 | 1624 |
(数据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如果再加上国家专项计划,以及少数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加分政策,一般而言,不“搞点名堂”,仅凭高考成绩上北大清华,可能性非常之小。
那么,这些特殊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到底怎么样呢?
“这些自主招生、博雅/领军计划的考生,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各个高中的尖子生,不降分也能考上北大清华的。”
真的是这样吗?按照教育部公布的去年实际录取结果:2016年北大博雅计划入选人数1497人,最终录取548人,成功率仅为37%;清华领军计划入选人数1634人,最终录取626人,成功率仅为38%。
直白点说,就是绝大部分被北大清华挑选出来的“尖子生”,高考实际成绩并不理想,因此没被成功录取。三分之一左右的人,离最低录取分数线还差10分以上,有的还是20分、30分。当然,也有少数人为了专业、学校放弃降分录取的。
为什么热衷于特殊招生计划?
为了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梁子认同这些理由。不过,曾经参与招生的梁子要说的是,其中还有更为现实的原因。
众所周知,前几年北大清华招生组相互争夺状元,想尽千方百计,用尽万般手段。
2011年,清华率先推出领军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学生享受降分录取,提前被清华直接锁定录取,其中不乏省状元。
此时,北大已有“校长推荐计划”加以应对。2015年,北大又推出博雅计划,以抗衡清华的“掐尖”之举。
除了抢夺优质生源以外,这样做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提高录取分数线。以河南省为例,北大清华在该省的录取分数线是以本一批的58人、59人中最低分数来确定的,而不是以实际招生总数中的最低分数来确定。基数少了,分数线当然也就上去了。
而在高中生的眼中,一般谁的录取分数线更高,谁就更牛逼。
特殊招生计划更加公平?
不可否认,特殊招生计划在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而不是“一考定终身”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筑梦/自强计划,以及国家专项计划,成为了许多贫困地区学子考上北大、清华的唯一希望。
但是,这些特殊的计划,目前已然成为了进入北大清华的几乎唯一门票。在高分学生眼中,能不能上北大清华,不是取决于高考成绩,而是取决于能否获得加分或降分录取资格。
在高考分数段上,同一分数上一般有几十、成百上千的考生,如此大规模地降分录取,对于真正的尖子生,谈何公平?
此外,自主招生、博雅/领军计划,甚至连针对贫困地区的筑梦/自强计划都需要在京参加笔试面试等环节,对于很少有机会走出本省的贫寒子弟而言,谈何容易?
而且,贫寒学子大多注重学习成绩,素质发展并不全面,如何在综合面试中同城市学生相竞争?
尽管现阶段如此,高考君还是建议各位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从自身情况出发尝试自主招生,为梦想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