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291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写作指导 > 正文内容

任务驱动型作文“恨铁不成钢”升格训练与写作指导

作者:  时间: 2017-11-01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恨铁不成钢”升格训练与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俗语说:“烂泥上不了墙”,“恨铁不成钢”,是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求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歇后语说“望着高炉发楞——恨铁不成钢。”这三个俗语常常用来表述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的某种行为。有人认为,“恨铁不成钢”是一种爱,如果没有爱在,就不会盼着他(她)成“钢”,他(她)怎么样与你无关,又何必爱恨呢?也有人认为,“恨铁不成钢”的爱有些过分,很难让人舒服与理解,可能事与愿违;还有人认为,“铁”就是“铁”,何必让它成为“钢”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出发,阐述你对上述说法的感悟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升格前作文:做块铁,不好吗?

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变成龙凤。因此,“恨铁不成钢”成为父母的心结,有人认为“恨铁不成钢”是一种爱,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爱有些过分,而我认为,铁就是铁,钢就是钢,做快铁,不好吗?

②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因材施教”,因为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天资聪慧,有的头脑平凡,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人都达到他应该达到的高度。我相信父母的初衷是好的,都希望儿女变好,然而,正如木有高矮,玉有瑕疵,人亦有强弱之项,长短之处。有些父母将自己未完成的交给子女去完成,但子女能力有限,过多的期盼可能会变成无形的压力。甚至由于愧疚你们的爱,渐渐的,他们变得自卑。依我之见,父母应挖掘孩子的长处,充分实现他们的价值便可。

③巨树可谓栋梁,矮木可成家具,人亦如此。巨树受人赞美,难道矮木一文不值?雷锋曾说,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确,螺丝钉也受人尊敬,没有螺丝钉,何来高楼大厦,没有铁,何来都市繁华?美国挑战者号升空爆炸,此则新闻备受世人关注,原来仅仅是小小的密封圈失效,导致飞机爆炸,七名机内人员全部丧生。可见,家长不应持有“钢铁论”,铁有铁的作用,钢有钢的价值,铁并不低刚一等。

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能力高低的全部标准。爱因斯坦从小学习并不好,受尽同学嘲笑,然而他却成为了科学伟人。阿里董事长马云高考多次失意,勉强入学,然而他开创电商,掌舵商业巨轮,成为中国首富。数不胜数的事例表明,学习好坏并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家长应改变成绩观,善于发现孩子天赋,让孩子飞往属于自己的人生。

⑤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块“铁”,请不要强迫他成为钢,如果你的孩子是块“钢”,请不要让他废掉,去实现他“钢”的人生。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不应鞭策,而应指导。我相信,终有一天“恨铁不成钢”的现象将会消失。为政以安一方,为商以济一地,为师以育一侪,为孩子铺就通往不同方向的成才之路。

升格训练与写作指导

1.内容上:文章始终能够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恰当准确,不偏不跑,内容丰满而精确。

2.表达上:①原文题目改成《各得其所,不也很好吗》,这样观点准确,态度鲜明;开篇引文语言精简,提出了明确的观点;②原文第2~4段议论文开篇应先提出观点。应谨记:第2段应首先提出观点,后转换角度论述,因人而异;原文第3段开头提出观点,再次转换角度,从“钢与铁”各自的作用与价值角度展开论述;原文第4段开头提出了分论点,从每个行业都能显示才能和优势,论述了“家长应改变成绩观,善于发现孩子天赋,让孩子飞往属于自己的人生”原文第5段语言过于精简,需要论述丰满;原文第6段重申观点和理由,并表达美好企盼,排比句用得恰到好处,增加文采;将5~6段合并,结尾更丰满有力。

3.发展上:①第2~3段的句子“他应该达到”“人亦有强弱之项,长短之处。”“甚至由于愧疚你们的爱,渐渐的,他们变得自卑”“此则新闻备受世人关注”,表述啰嗦;②如能在段落前安排分论点,结构更加明晰;③结尾论述语言严谨而不乏文采。

升格后作文:各得其所,不也很好吗

①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有之。然而并非每个孩子都成龙凤。因此,“恨铁不成钢”成为父母的心结,有人认为“恨铁不成钢”是一种爱,也有人认为爱得过分,而我认为,铁就是铁,钢就是钢,何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如能做好一快铁,不也很好吗?

②因人而异,何必勉为其难。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因每个人的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天资聪慧与平凡的差别,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人都达到不同高度。我相信父母的初衷是好的,都希望儿女好。然而,正如木有高矮,玉有瑕疵,天份亦有强弱长短。父母将自己未竟的目标交给子女完成,但子女能力有限,特点不一,过高的期盼可能会变成无形的压力,甚至因达不到而变得自卑。依我之见,父母应挖掘孩子的长处,充分展现其价值便可。可见,因人而异,何必恨铁成钢?

③钢铁各有妙,不可相与一。巨树可为栋梁,矮木可制家具,人亦如此。巨树受人赞美,难道矮木一文不值?雷锋说:“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确,螺丝钉也受人尊敬,没有螺丝钉,何来高楼大厦,没有铁,何来繁华建筑?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1分钟爆炸,仅仅因小小的密封圈失效,导致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丧生。可见,“小”也是不可或缺的,家长不应持有“钢铁论”,铁有铁的作用,钢有钢的价值,铁并不低钢一等,各得其美妙。因此,因时而异,因事而化,不必千篇一律的强求。

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习并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爱因斯坦从小学习并不好,受尽同学嘲笑,然而他却成为了科学巨人;马云高考失意,而他开创电商,成了中国经济的引擎,跃为中国首富。数不胜数的事例表明,学习好坏并不能决定人生,家长应改变成绩观,善于发现孩子天赋,挖掘潜能,让孩子顺其天性成长。大国工匠胡双钱、火箭“心脏”焊接师高凤林等人仍是工人。条条大路通罗马,将事业做到极致,都可成就幸福人生。

⑤如果孩子是一块“铁”,请不要强迫他成为“钢”;如果孩子是块“钢”,请努力锻造成好“钢”,实现他“钢性”人生。因人而异,不可强求;因时而异,与时俱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不仅鞭策,更应指导引路。我相信,终有一天你会看到“铁”是“钢”不能替代的,“钢”也不是铁能追赶上的。为政以安一方,为商以济一地,为师以育一侪,为孩子铺就通往不同方向的成才之路,正好各得其所,更应因材施教。

附:新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区别

新材料作文特点

 

类别

要求

考生作文状况

衡量标准

文体

一般要求是除诗歌外的其他各类文体

有记叙文、散文、小说;文言文、韵文等

文体的多样性加大判分的误差

立意

确定一类立意

“抠”材料中的关键词,成为核心立意,有宿构与套作

立意的多样性加大判分误差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材料变成“拐杖”,一旦形成论题,便不再或甚少使用

立意的多样性导致素材的多样性加大判分误差

结构

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论述文)新的“三段论”自我闭合模式

结构固定、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判分区分度不强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考查的三个维度

第一维度

与新材料作文相同,采用贴近生活的事实材料,引导考生理性地思考现实,培养对社会、生活、人生、自然的思辨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新材料作文基础上冠以“驱动型”,就显示了这两种题型之间的区别,也就是第二个维度和第三个维度。

第二维度

增加任务型指令,这个指令包含文章的外部形态的显性要求和内部行文的隐性要求。即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

第三维度

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任务驱动型作文给考生提供真实的情境,需要考生从提供的几个维度辨析、比较、论证,带着理性真实交流。

任务驱动型作文对考生的考查有着明确的指向性,也就要求考生必须带着“任务”去写,用“任务”去“驱动”写作,这种题型有着鲜明的特征:

1、从外部形态看

①文体任务驱动:任务驱动型作文有着明确的文体指令。

如2015年课标卷Ⅰ作文题明确要求考生用书信体,原题如下: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写一封信”“明确收信人”“以‘明华’为写信人”就是明确指令,书信的格式是得分点。不但如此,我们继续解读,就可以发现,这封信的内容应该是论述式的,因为题干明确了“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也就是考生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就观点。

②材料任务驱动:材料与论证过程相交融。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在作文时,要“综合材料及含意”,也就是不能简单地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而是在综合材料、提取含意的基础上,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也不能只重点选择一个材料进行论述不及其他,要从所给材料的辨证分析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将材料贯穿在行文中。

③论述方式任务驱动:紧扣事件,集中精力,理性分析。

材料提供真实的情境,要求考生进行真实的交流。在材料提供的多个对象中,考生必须有所取舍,用思辨思维将从材料中提炼的观点有机整合,用理性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社会、人生等的思考。对立的几个方面各有优长,或者均含有不足,需要考生对其辨证分析,正确评价,形成自己对事件的认识。

2、从内部行文指向性看

①对象任务驱动:从材料中做出“选择”,论述有明显指向性,不能架空议论。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材料往往抛出对立问题,让考生自己取舍。但主体对象却已经暗含在材料中,也就是核心立意和重点立意其实已经规定好了。考生要综合材料,提取核心立意,正确选择论述的对象。考生要从材料中发现对象,并让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取舍符合主流价值。

例如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利用试题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他们分别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体现的则是依法治国的理念。

②内容任务驱动:要以小见大,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辐射普遍现象,揭示材料本质。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引导中学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课标乙卷中的大李、老王和小刘,他们代表的是新时代三类人,都有自己的风采,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或生活中为国家、为人民直接或间接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考生的取舍则显现了他们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考题就是从这个小的细节来考查青年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反应时代的精神面貌。

③探究方向任务驱动:从问题的强争议性和复杂性,考查学生的对事件立场的态度,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社会与人生。

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考生应该有着明确的探究方向,写作必须有针对性。要从琐碎的叙事中烛照社会万象,从寻常的人物言行提炼时代风貌,同时,还要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在对材料的综合分析中形成理性认识,要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

导向性实际上就是试题潜在的思想性,是高考作为国家行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也是作文题教育功能的体现。

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格来明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本质考查要求及解决对策

 

任务驱动大类

具体类别

要求

解决方案

外部形态任务

文体任务驱动

有明确的文体倾向性

除规定问题外,明确命题者论述文的指向性

材料任务驱动

综合材料及含意

深入辨析,材料贯穿行文

论述方式任务驱动

权衡理性论辩

真实交流,表达善意,重在厘清

内部行文指向任务

对象任务驱动

有所取舍,明辨是非,优选

从材料萃取核心立意,积极健康、符合主流价值观

内容任务驱动

以小见大,烛照社会,揭示本质

从“小”事中见“大”道理

从现象中抽取本质

探究方向任务驱动

辨析关键概念

关注、思考社会和人生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