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246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留学资讯 > 正文内容

留学生海外就业受阻因素:国外政策、实习经验和语言能力

作者:  时间: 2017-10-30

启德教育《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38.7%的海归表示从未想过在海外求职,约6成海归曾考虑在海外就业;31.3%的海归有海外工作经验;但是30.0%的海归虽然有考虑,最终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究竟是什么阻碍了留学生在当地的就业?调研中57.5%海归表示受制于国外政策,52.8%表示缺乏实习经验,42.5%表示自身语言能力不足,排名第四、第五位的分别是专业需求小(35.4%)、国外文化适应问题(33.1%)。

启德教育专家表示,关于各国的就业政策经常会有变动,为了能够在当地赢得一个工作机会,留学生们首先要做的是时时关注当地的政策变动,其次是打造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因为即使政策收紧,也依然存在很多工作机会,其真正考核和比拼的还是留学生自身的能力。就专业技能而言,日常的学习与积累是最重要的,而语言的学习不单单是书本学习这么简单,语言的真正目的在于交流,所以语言的学习还需要更多地结合实际的沟通和交流,既要夯实语言学习的学术基础,又要对语言的实际应用有所掌握,包括一些俚语、当地的用法等等。此外,实习经验也是很多雇主在招聘时会参考的一个条件,留学生们获得实习机会的渠道还是非常多的,最简单的是关注学校的合作企业,学校会有很多实习机会推荐,当然也可以通过网络投递简历或者由教授、同学等介绍实习机会,最后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就业服务机构或者服务产品来帮助推荐实习机会,这种专业服务通常可以为留学生提供世界 500 强实习机会。

说到专业需求小的问题,启德教育专家表示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可以考虑不在留学当地找工作,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可以考虑,参考行业情况,去真正需要该类人才的地区就业,另外也可以找专业相关行业就业,例如传媒类毕业生不一定非得进入媒体工作,进入企业的媒体部门、公关部门、市场部门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既可以学以致用,又可以拓展知识储备,当然这些要与自己的职业规划匹配, 而不是“为了就业而就业”。

启德教育《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报告》中应用《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对中国留学生的学业、日常生活、人际交往、语言和价值观 5个方面的社会文化适应各维度上做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留学生在日常生活适应状况方面得分最高(4.5±0.6 分),在人际交往适应方面得分最低(3.9±0.7 分),学业适应、 语言适应、价值观适应则处于中间水平,基本在4.0-4.2 分的水平(备注:满分 5 分)。在社会文化适应各题项上,中国留学生得分最高的题目是购物(4.6±0.7 分)、远离父母独立生活(4.6±0.8 分), 得分最低的是理解当地人的笑话和幽默(3.4±1.1 分)。 综合来看,留学生在“交流”这个层面上有些不足,而这个也体现了与当地人多交流、多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即使掌握了语言、“能说能听”, 也不代表“会说会听”,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风土民情和当地人的交流习惯才是海外文化适应的“正确姿势”。总之,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语言能力,主动包容、接受不同的文化,了解政策、适应规则才能够最终达成自己的留学就业目标。

《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是启德教育联合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专业合作方——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网,三方以海归的概况、求职行为、就业行为作为分析的基础,结合雇主的招聘行为与用人行为,共同展开针对海归就业力的深度研究。该《报告》自2017年6月启动,历时近5个月,调研问卷的发放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武汉、西安、天津、杭州、南京、长沙等24 个国内城市;回收针对海归的问卷共计6800份,有效问卷4770份;回收针对雇主的问卷共计760份,有效问卷597份,针对海归和雇主的深度访谈35人;在确保数据准确性、全面性和指导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海归就业力的全景分析。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