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高考招生综合改革首次全面实施,随之而来的高考“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融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和自主招生更是惹人关注。作为过来人的学霸们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独门秘笈?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吧!
这些来自浙江省的学霸们,分享了他们在新高考中取得成功的经验。
本文根据他们的发言做了一番整理,各位家长、同学们不妨收藏好此文,也许对今后的学业能有所帮助。
享受过程才能享受结果/ 朱云柯(北京大学)
在我看来,学习是一段过程,你需要先享受过程才能够享受到结果。倘若能够把每一步都做到尽善尽美,那么结果也无需你去太多考虑。如果真的要临时抱佛脚,那么也得让佛先认识你,不然他或许不会理你。请不要忽略眼前的一小步,它们很小却很重要。
三年下来,走得最艰难的,就是我的竞赛之路。竞赛带给我的不止那一份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更让我铭记于心的是曾经的那份执着。执着地把一本本竞赛书刷到最后一页,执着地在下一张空白草稿纸上写下新的解题过程。假使把竞赛看成一道难解的题,最终的答案我想也许是——值得。
我要感谢我的学校,还要感谢陪伴我的人,陪我走到最后的竞赛老师,还有一直默默支持我的班主任,无私帮助我的家人、同学们。
只有自己的汗水不会骗自己/何旭峥(北京大学)
高一打好所有课程的基础,高二开始重点准备选考。选考是拉锯战,适合从一而终的心态、轮番轰炸的行动;语文英语的知识则要带着兴趣去积累,可以先从看一些感兴趣的课外资料做起。如果有竞赛特长,在高三报考“三位一体”、自主招生时会有优势,平时可以相应地把文化课的目标降低一点。
这里重点说一下“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的自荐信,一定要认真写。因为它不仅是潜在的加分项,也是对自己表达水平的锻炼,更是在内心对自己远大志向的郑重确认。
心无旁骛地向目标靠近/汪宇晨(北京大学)
虽说选考学考都有两次机会,但我要说的是,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第二次,第一次就要争取考好,因为没有人能保证第二次一定比第一次考得更好。当你树立了一个目标,就应该卯足了劲,心无旁骛地向它靠近,最后完成它。
在平时的学习中,上课提高听课效率,课后学会与老师交流,这两点非常重要;而在考试前,我认为最重要的两点则是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注意劳逸结合,每天留出一些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以确保拥有健康的体魄。
积跬步方能致千里/巫振波(北京大学)
新高考结束了。谈及经验,我想就以下几点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参考:
1.要有大格局。眼光需长远,不局限于高中三年,也要对大学、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目标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成长至今,也许很多人的很多选择都在父母,或者是在“舆论”压力之下被迫做出的选择。而新高考对此是一次冲击,一方面听取他人经验是必需的,但另一方面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十分重要。毕竟,真正了解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3.要有好的习惯。我也曾经怀疑过为什么要坚持每天六点甚至更早起床,我也怀疑过为什么顶着烈日也要坚持晚跑。但现在的我是笃信的,笃信我的一切源自于组成我高中三年的每一天,源自于每一天中的每一点习惯。
踏实与自信才能笑到最后/徐思睿(北京大学)
在我看来,学习讲究细水长流,特别是在如今新高考制度下,更加需要我们的耐心。从高二开始我们就要走上高考考场,接下来也会经历一场又一场的重要考试,而这里的每一步都将决定着我们的未来走向。
学考选考的一次通过会让后续的学习轻松许多。当然,短暂的失败并不能决定什么,我们更需要良好的心态与顽强的意志支撑我们度过大大小小的波折。
一年以前,我与北大仅一步之遥,但突如其来的失败将我打回起点,我也一度迷茫不知所措,感谢老师与同学的开导与鼓励,让我重拾信心向峰顶前进。我相信高中三年有人会成功,有人会面对挫折,不管怎样,踏实与自信才能让我们笑到最后。
良好的心态最重要/詹秋思(北京大学)
高中这三年,是我获得知识的三年,期间也总结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与心得体会。首先是上课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步伐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其次要多想,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不停在脑中播放才能真正理解。静下心来思考,你会获得属于你自己的感悟。最后是保重身体与保持良好的心态,清醒的大脑是学习的前提,良好的心态可以为你省去许多烦恼、节约更多时间。
希望我的学弟学妹们和我一样享受高中生活的分分秒秒,汲取养分提升自己,从而去心仪的大学与梦想的专业。
请别轻言放弃/周孟佳(北京大学)
我是一名体育生。不过,我并不因此而感到自卑,反而更多的是骄傲。体育精神更应催人向上。每个人都是通过努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只是有些时候,方式不同,但同样都是付出。有些时候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一定是通过努力得到的。不要去走捷径。
我在自己的特长——健美操上坚持了12年,才得到最好的回报——圆梦北大。这正是因为我的不言放弃。请记住,时刻以高标准来约束自己,时刻以高目标来鞭策自己,朝着梦想砥砺前行。
小细节是成功的一半/苏灿(北京大学)
不计其数的细节构成了我们的高中生活,而我庆幸自己的高中三年被那些温暖而正能量的细节充满。想起老师在各种场合喜欢提起的那个口号和动作——“加油!加油!加油!加油!高考必胜!必胜!必胜!必胜!”
现在,我们即将各奔东西,但属于高中的精髓,一直都在。
毫无疑问,坚持最重要/方旭晨(清华大学)
对于高考,选考三门是基础。而对于语数英三门,数学和英语决定了你是否在高层次,语文有多好决定了你在高层次里能爬多高。
今年创新班中十来位进入清北的学生,无一不是在自己的学科竞赛小组坚持到最后的。我为什么用“坚持”二字,因为竞赛终归是有些枯燥的,如果没有一点内心的坚持,是无法撑到最后的。同时,对自己所选学科的热爱也是必要的。通过竞赛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固然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通过竞赛所培养的合作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孙怡馨(清华大学)
第一届新高考落下帷幕,我有许多感悟心得愿意和大家分享。首先,重视高一高二的学习,打好基础。其次,保持平稳的心态,高中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比赛。最后,培养自己的兴趣。当然,这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
清华是我从小的梦想,但它曾遥不可及。无数次觉得自己与清华失之交臂,又无数次的柳暗花明。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但一直记得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生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我们不可能每一次都确保自己的正确性,但要跟着自己的信念走,适时放弃,适时拿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管是多么的不可能,都敢去想,再踏踏实实地去做,心怀希望。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稳扎稳打才是硬道理/吴茜(清华大学)
关于怎样学习,我想,踏实是第一点,这保证了扎实的基础。我认为踏实也就是用心加耐心。上课用心听,作业用心做,课后用心地总结巩固。耐心就是不管知识点有多琐碎有多基础都要一点一点地梳理,不管方程公式有多抽象难懂都要抽丝剥茧地去掌握。尤其是高一高二阶段,学习科目多,更不能敷衍以待。
其次我认为应该具有怀疑精神和钻研精神,这能让你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最后,维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很重要。这能使你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状态。遇难不退怯,遇易不轻敌,成功不骄矜,失败不气馁。
新高考不会有一战功成名就,也不会有一失足成千古恨,它需要的是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
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郑陶然(清华大学)
从选择走生物竞赛这条道路开始,我清晰地知道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唯一能做的就是认认真真地阅读每一本在联赛考纲内的大学教材,利用好课余时间多刷一些针对性强的习题和历年真题,及时纠错,做好整理。
正如2014年4月我第一天进入二中,墙壁上写着:相信每位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尝试成功的情绪体验。这是毕业后的我对母校最深的印象。作为学生,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学习、进步。我们随时可能受到挫折,我们很容易就迷失。可是二中有无私拖堂的班主任,有无声陪伴我们的“卷毛”信箱。只要我们努力付出了,我们就能够有机会去收获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