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315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医学类 > 正文内容

高考新兴专业解读:儿科学专业

作者:  时间: 2019-01-20

儿科学本科专业是一个情况特殊的专业,这个专业曾于1999年并入临床医学,不再作为独立的本科专业开设。在并入后,少数高校依然继续以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方向或儿科学特色班举办。由于儿科人才严重短缺,2016年,国家卫计委协调教育部,于当年恢复儿科学专业本科招生,国家卫计委共建院校率先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其他有条件的高校也增设儿科学本科专业(或方向),同时,继续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

儿科学专业有两种培养方式:一是5年制,包括儿科学本科、临床医学(儿科学)本科;二是8年制,即临床医学(5+3一体化 儿科学)。

专业解读

儿科学本科专业:为儿科医疗事业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能从事儿科和儿童保健工作或医学研究的儿科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成为儿科初级医生时,能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安全有效的从事医疗实践,并具有在儿科医学学科领域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潜能。

专业核心内容:为儿科医疗事业培养儿科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可成为儿科初级医生。

学科门类:医学

主要课程:前三年的课程设置与临床医学专业一致,后两年的临床课程则突出儿科特色,独立开设“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小儿传染病学”“儿童保健学”等课程。

学制:五年。

学位授予: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儿科医疗、保健、临床医疗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儿科学):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儿科专业为特长的临床医师。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扎实掌握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初步掌握常见急、难、重症的处理原则;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专业核心内容:培养以儿科专业为特长的临床医师。

学科门类:医学

主要课程:第一至第五年,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学为主干课程。开设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儿童保健学、小儿传染病学等课程。

第六至第八年,按照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习相关课程,参加相关临床实践。

学制:5+3一体化

毕业与学位授予:第一至第五年,颁发五年制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第六至第八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获得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

就业方向:省市三级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儿科医疗工作,或在高等医学院校等事业单位从事儿童医疗、保健、科研、教学等工作。

就业前景

进入全面二孩时代,儿科医生将会更加紧缺。全国计划到2020年累计招收培训儿科专业住院医师3万名以上,依然存有大约17万的人才差距。

目前来看,儿科学专业就业率极高,如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本科专业2013-2015年连续三年就业率均为100%,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报考提示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有下列情况的,不宜就读儿科学专业,或不能录取:

可不予录取: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医学类各专业不能录取。

不宜就读: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就读医学专业。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医学各专业。斜视、嗅觉迟钝、口吃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

考生报考时要仔细查看自己的体检表,如果有上述专业受限情况,就不要填报儿科学专业。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