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约82%的自主招生高校,从申请到最终入选,通过率都不超过10%!
综合来看,2017年全国自主招生报名总人数共计606149人次,最终获得降分优惠的总计26704人次,从报名到入选,平均通过率仅为4.41%!
很多学生或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
既然综合通过率这么低,那么,有没有一些捷径,能够适当地提高通过率呢?
其实,捷径并没有,但各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也有自己的偏好和侧重,研究出这些“套路”,然后有针对性地申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获取降分资格的成功率。
众所周知,大多数重点大学,在招生时,都会倾向性地留出大部分生源照顾本省考生;自主招生虽然是面向全国选拔,但是统计发现,这些高校给出的入选名额中,也有一定的比例是在本省。
具体情况如下: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会发现三点结论:
1.高校的自主招生本地化现象同样明显,有25所高校的本地化率超过40%,其中位于山东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东)的本地化率甚至接近90%;
2. 本地化率比较高的学校,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而一线城市、直辖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的本地化率普遍较低,本地化率低于20%的,绝大多数都位于这三个城市;
3.山东、江苏、河南、河北,这四个省份的考生,从全国范围来看,在自主招生中明显更受偏爱。
那么,如何提高自招入选通过率?基于以上数据,中国自主招生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 对于考生而言,如果本省自主招生的院校较多,特别是对于山东、湖北、江苏的考生而言,建议优先申请本省院校;
2.对于本省自招院校很少的考生,建议优先申请京津沪院校;
3.专业方面,建议优先申请近似的专业型大学(如农林专业优先申请农林大学、地矿专业优先申请地矿大学),其次才是综合型大学。
当然,以上”套路”只能让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招申请通过率。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通过竞赛、实践、发明创造等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是提高自招获胜概率的关键因素。(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