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24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常见修辞 > 正文内容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9种必考修辞手法是什么?

作者:  时间: 2017-08-09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规定的一个考点。

“常见”指的是使用频率高,学生见得多、较为熟悉。

《考试说明》明确的“常见修辞手法”有九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

对《考试说明》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的考查,重在“运用”,即要求考生在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语意和语境的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能够对作品中修辞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作出分析和鉴赏,也与此考点密切相关。

本文重点介绍重要的7种修辞:

一、比喻

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比喻一般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

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常用“像”“好像”“好比”“似”“好似”“如”“如同”等比喻词)、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在形式上是相合关系,一般用“是”“就是”“成了”“当作”“等于”等连接本体和喻体)和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比喻的具体作用一般为

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生动,说明道理时化深奥为浅显等。

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喻)

②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暗喻)

③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起。(借谕,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二、比拟

分拟人和拟物两类,其中把物当作人,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叫拟物。作用主要有:增添特有的情味,富有趣味;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生动。

①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拟人)

②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拟物)

③知识值多少钱一斤?(拟物)

三、借代

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它。常见的形式有: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具体代抽象,局部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标志代本体等。作用主要有: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凸显描写对象的特征,达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表达效果。

①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四、夸张

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说话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联想。

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②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五、对偶

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严格的对偶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互相对应的部分词性一致、平仄协调、虚实相对等。作用有:形式工整、匀称且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①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②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六、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反复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作用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结构感等。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别人打球时,他在看书;别人逛街时,他在看书;别人睡觉时,他在看书。

七、排比

用一连串内容相关、结构类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来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具体作用有:将人物刻画得细致,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使语句节奏和谐等。

①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②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