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因为天气冷的缘故,人就会不自觉的有了惰性,尤其是学生经历了老师一个学期的“折磨”后,还要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的“逼迫”下冒着严寒上辅导班,简直就是炼狱。真正自主来上辅导课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来上课,对我们培训教育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要对学生的父母交差,父母对我们业绩的肯定很直接:分数的提高。而这一切的做功对象就是学生。
对化学这一门学科而言,是一门半文半理的学科,要记的东西多,应用起来的知识点琐碎。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呢?
一、首先要将基础知识掌握牢,看似多,但却有一条主线。
如目前高三课程中讲到的金属及其化合物与非金属及其化合物,Na、Mg、Al、Fe、Cu以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为板块,然后再细分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层层相扣,就好象画“Na”的“树”(知识体系)一样,从单质一直延伸到Na盐,而与Na相关的一下知识细节,如Na与水反应的现象,浮游嘶游红。
1、背口诀
每个学生都这么记,但总有些人会记不住。于是我对这些零碎的东西编了口诀“芙蓉姐姐这嘶又红了”,关键词纳入其中的故事情节通常能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我觉得在针对学生记不住知识这一方面可以采用编口诀的记忆方法。如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遇紫色石蕊变蓝,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通常会混淆,可以编为“贱男分红(碱蓝酚红)”,听上去挺猥琐的,“只要能记住都是好方法”。
2、编口诀
每个人可能记东西的方法不一样,所以可以建议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编口诀。口诀当然要书写下来,下次翻笔记的时候就很容易回忆起来。而这个笔记怎么做了,在每个关键词后用括号表示关键词代表的化学术语是什么,而这句话的位置应放在钠与水反应,按照顺序: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操作、现象、方程式依次排好。此顺序也是一个模板,如铝盐与NaOH反应,但是讨论铝盐和NaOH的时候还需要画上图表。
3、套周期表
至今仍然会有基础较差的学生化学式写不对,因为化合价不确定、不知道、化合价口诀太长,针对这样的学生,目前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1-20号元素按照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书写出来,最高正价就是看第几竖排,金属的化合价也就搞定了,非金属的负价就是看8-n(n为竖排数),多种价态的元素,看其是否位于偶数列还是奇数列,偶数列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偶数,如S:-2、0、+4、+6,奇数列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奇数,如Cl:-1、0、+1、+3、+5、+7,此方法针对常见物质,当然化学中通常会有比较的例外,如过氧化氢中的O为-1价,这是需要记忆的,常出现的比较出格的物质的化合价也就那么几个,如FeS2等。经尝试写1-20号元素的方法对刚学化学的初三小朋友适合,对基础较差的高三小朋友也适合,我的要求是每次只要考到无机化学,必须在草稿纸上先写1-20号元素再进行答题,不光是对于化学式的书写,对于无机化学的元素周期表的推断也很有用,目前考试要求掌握的也就是前20号元素,写出来直接往题目套答案。
二、再次是在已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联想。联想对于化学做题很重要,联想导致同类的演绎推导。
对于此点,我目前要求学生做到的是,看到题中提到钠,就要立马想到钠的“树”,就好象“钠树”在那里,你拿了一把铲子很有目的性的去挖“钠树”,采用此种方法,对学生有一个好处就是知识成体系,对老师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暂时还没有记住某些知识点的学生进行提醒。